圖:堆糖(侵刪) 文:小夢
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那些看李煥英沒哭的人們,到底是為什麼呢?”
就像網上很久前的那句話一樣:“這世間的人們,各有各的無奈。所以,從來沒有人可以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
1.我也有過一個家《愛情公寓2》中,有個叫心凌的女孩子,在她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婚了,她對於雙方來說都是個累贅,是最多餘的那個人。
所以,當關穀神奇救了在街邊心臟病突發的她的時候,心凌很自然地喜歡上了這個救自己的人,她希望可以嫁給對方,希望有一個家。
而心凌這樣的孩子,其實從來就不是唯一的,有太多的離異家庭的孩子,他們並不是真正的叛逆,他們只是比一般的人更渴望關愛而已。
他們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他們也知道自己做得不對,可是,這是他們可以想到的最容易引起他人注意的一種方式。這才是最悲哀的事情。
其實,他們也曾經有過一個家,這個家裡,有爸爸媽媽,有好吃的一日三餐,有溫暖的被窩。可是後來,那一切都變成了奢望。
他們最怕聽到的就是那句:“你的爸爸媽媽不要你了,他們都有新的孩子了。”有的時候正是大人的這些所謂的‘無心之言’‘玩笑話’,反而會更容易毀了一個孩子。
所以,不要在孩子面前,尤其是心智還沒有完全建立的孩子面前,說這些話,那都是‘針’,真的會刺進他們的心理。
2.不幸的人,各不相同《安娜卡列尼娜》的開篇中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一個對世界無盡溫柔的人,一定不會是在風雨漂泊中長大的。他一定出生於一個溫暖的環境中,他一定是被愛著長大的。
我們不能否認這世界上有很多的事情,是可憐的人們之間的同病相憐。也不能說不好的生長條件下,長大的孩子一定就是壞的。
這個世界上沒有那麼多絕對的事情,所以,我們所有的定論都是建立在一個相對的條件下的。只能說,溫暖的家庭長大的孩子,會溫暖待人。
曾經在地鐵上看到很溫馨的一幕:爸爸的手裡抱著一個大大的哆啦A夢,兒子的手裡是一個小小的哆啦A夢。
小孩子伸手去夠那個大的哆啦A夢,爸爸皺了皺眉,蹲在自己兒子的身邊,點了下自己孩子的小鼻子說:“不可以哦,這個是給媽媽的。”
小男孩點點頭,他喃喃自語地說:“大的東西要給媽媽,媽媽是女孩子,男孩子要保護女孩子。”一旁的爸爸滿意地點了點頭。
當時我就在想,這個男孩子長大一定會是個溫柔善良的人。因為他的父親,就是那樣的人。
其實,在大多數的時候,不幸的人都各不相同,但是幸福的人,卻都是一樣的沉浸在屬於自己的幸福中。
3.很多時候,生活是個圈有人曾經提問一位學者:“如何能讓我的孩子有出息?”學者想了想回復說:“請你好好愛你的妻子。”
男人不解地問:“我愛我的妻子,我的孩子就能有出息嗎?”學者點頭說:“是的,你愛你的妻子,你的家庭才能穩定,你的孩子才能更好地長大。”
在一個家庭中,最害怕的就是丈夫不斷埋怨妻子,妻子不斷責怪丈夫。這樣孩子能夠記住的,也就只有自己的父母吵架的場景。
就像我們最初說的那個話題:“為什麼有些人看《你好李煥英》的時候不會有絲毫的難過呢?”大概就是因為,他們從沒有經歷過。
他們的眼中,可能只有匆匆離開去工作的父親,有腳踏車後座看到的母親的背影,還有父母的爭吵和對於自己的埋怨、期待、還有對別人的羨慕。
因為沒有感同身受過,所以無法感同身受李煥英的那句:‘我的孩子,這輩子我就要她健康快樂就行。’
4.對他們好點,對你好點以前看到一句話:“一個人越缺乏什麼,就越喜歡炫耀什麼。因為這些東西對於他來說,是彌足珍貴的事物。”
愛也一樣,越是渴望越是害怕失去。就像‘棄貓效應’的貓咪一樣,因為害怕流浪才更珍惜每一個收養自己的人,所有的事情,都變得膽戰心驚。
所以啊,對自己好點,對他們好點,對家裡好點。對自己的家好點。雖然凡事都不能要求你感同身受,但是,至少你自己要幸福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