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在某個角落,一定有人和你思考著同樣的問題。不願虛度光陰,想要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人生,是人類古老的話題,永恆的追求。心理學家維克多 • 弗蘭克就曾在著作《活出意義來》中表示:「一個人若能接受命運,及其所附加的一切痛苦,並肩負起自己的十字架,則即使處在最惡劣的環境中,照樣有充分的機會去加深他生命的意義,使生命保有堅忍、尊貴、與無私的特質。」但很多人承受了生活的拷打,卻不明白自己揹負的十字架是什麼。所以,在開啟新的一年,進入人生的下個階段時,我們或許可以先思考一下:如何在紛繁複雜的時代,找到人生的意義,實現真正的自我價值。

永遠先做難的事

把目標放遠一點

就不會過於焦慮

自我實現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發展的最高階段。馬斯洛認為,人的需要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歸屬、尊重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五個等級構成。

由於「自我實現」被視為是最高階的需要,所以人們潛意識地將它排在最末尾。而最近一項心理學研究發現,很多時候人類的痛苦和焦慮,不是因為前幾項需求沒有實現,而是最高階也最重要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某部熱播劇裡,有一句經典臺詞引發了共鳴,劇中的主人公感慨地說:「工作一輩子,買不起一間房子。」很多當代社畜看完紛紛表示戳中痛點,還有很多網友紛紛調侃說:「年輕時總相信自己能展翅高飛,年過四十才明白原來我們不會飛。」

人們顧影自憐時忽略了一件事,有意義的人生,本身就由三部分構成:目的,連貫性和幸福感。如果人生目標變成了買房(目的),那麼當我們持續努力(連貫性),都沒有實現這個目標時,就會戳破幸福的氣球。

可問題是:買房,就是人生的意義,這個出發點是不是本身就有問題?

這其實涉及人們長期以來,誤讀了「馬斯洛需求」的發展,以為這五個等級的需要是按部就班進行的。比如,如果我們想要真正過上幸福而有價值的人生,我們需要先漸次滿足前四項需要。努力工作賺錢養活自己,成家立業,建立和諧有愛的家庭,事業有成享受他人的尊敬。至於自我實現的需要,比如說實現理想,則放在最末尾的。

於是,不能做自己真正熱愛的事,而要做能給自己帶來前四項滿足的事,成為了大多數人選擇的道路。可遺憾的是,如果我們陷入誤區,可能一輩子就卡在第一項事情上了。比如說,在很多國人的概念中,房子就是安全感和歸屬感。如果買不起房,人生就會陷入無盡的無力感和坍塌感中,談何實現自我價值,過上有意義的人生?

北上廣深的房價動不動就上千萬,有幾個年輕人,一開始就買得起?將個人的人生意義和幸福,與房車掛鉤甚至以絕對的物質來衡量,是當下年輕人幸福感低下的原因。因為高昂的房價註定是一個荒謬的,無法在第一階段實現的人生目標。

人們總覺得自我實現,只屬於那些每個行業做到極致的人。一個人滿足了生存的最基本需求,隨之而來的是安全和親情的渴望,然後是尊重的需求,滿足了自信心和自尊的需要後,一個人才會可能開始自我實現。

因此,人們潛意識地將自我實現排在最末尾,誤認為自我實現是一種罕見的品質。大約只有1%的成年人實現了理想,往往忽略了一件事,那些能夠完成自我實現的人,在最初首先選擇的就是自我實現,比如愛因斯坦,喬布斯,比爾 • 蓋茨... 而前幾項需求的滿足,反而是人生中的附屬品,伴隨著自我實現之後贏來的戰利品。

可見,以為一定要滿足安全感和各項生活需求,才能去追求自我實現,本身就是一個認知誤區。尤其是對於今天衣食無憂,基本解決溫飽問題的年輕人來說,如果還將這種觀念奉為準則,就會錯失真正追求理想,實現自我價值的黃金階段。

「五歲時,媽媽告訴我,人生的關鍵在於快樂。上學後,人們問我長大了要幹什麼,我寫下‘快樂’,他們告訴我理解錯了題目,我告訴他們,他們理解錯了人生。」說這句話的人,叫約翰 • 列儂。

1980年12月8日晚,列儂在自己的寓所,被狂熱歌迷馬克 • 查普曼槍殺,那一年他才40歲。距今,也四十餘年了,但人們從未忘記他。提到披頭士,人們會想到他;提到搖滾樂,人們會想到他;提到理想主義者,人們還是會想到他。1994年,他入選搖滾名人堂。2004年,他入選《滾石》雜誌評出的「歷史上最偉大的50位流行音樂家」。

回顧列儂短暫的人生,他一直在追求童年所理解的快樂,做那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那些能給自己帶來快樂的事。6歲時畫畫,彈班卓琴。10歲時寫詩,希望成為一名詩人。12歲時渴望成為劫富濟貧的「羅賓漢」。17歲時渴望組建自己的樂隊。22歲希望成為貓王那樣的歌手。26歲的理想是渴望世界和平。

喬布斯曾說過:因為列儂,這個世界上的理想主義者「曾經出現過」。人們無法否認列儂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因為列儂的一生,就是自我實現的一生,他從不否認自己是徹頭徹尾的理想主義者,從不介意一遍又一遍的說:給理想一個機會。

實現人生自我價值的

通常都擁有這些特質

在馬斯洛之後的心理學家們,鼓勵現代人將「自我實現」這一最高需求,納入自己最初的人生追求,作為個人健全發展,尤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同時,他們也在「馬斯洛需求」的基礎上,分享了一些「自我實現」的人,所需要的基本特質。

心理學家們透過長時間的觀察發現,那些成就自我,完成「自我實現」的人,除了將「自我實現」放在首位以外,往往還有以下特質:

1. 從內向外看待世界,注重精神成長

喬布斯出生於一個領養家庭,從很小開始,就不斷追問一個問題:我是誰?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什麼?為了搞明白這個問題,他從大學時就開始研究哲學,並很早就開始頓悟。嚴格意義上說,喬布斯的成就,不是邏輯思維的成果,而是精神創造的結晶。

2004年,被確診患有胰腺癌,並只有3到6個月生命的喬布斯,憑藉自己的豁達和從容,不僅扛過了死亡的壓力,還在生命最後的時光裡,又研發出了 iPhone 和 iPad 兩款最經典的產品。他告訴人們:記住自己隨時都會死掉,是防止陷入畏首畏尾的最好方法。

對於注重精神成長,專注於由內向外看的人來說,無限開闊的心靈能開啟視野。可以讓人在驚喜和敬畏中,忘記時間和空間,堅定專注於對自己來說極其寶貴的事,並獲得超越自己的巔峰體驗。

2. 具有自我接納,和開放的世界觀

「自我實現」的人,他們往往紮根於現實,具有開放的世界觀。可以充分接受他人,無論對方是何種背景,身份,態度,經濟或文化因素,都會給予同等的對待。他們喜歡與成熟的三觀相撞,觀點交鋒締造的快感,而不是求認同,或停留在舒適區。

現實中,很多人都喜歡穩定。當無法穩定時,他們會感到不安和焦慮。對這類人來說,未知等於恐懼,而不是刺激;探索締造焦慮,而不是快感。但對於「自我實現」者而言,事物最美的就是還未命名時,交流最好玩的就是對方與自己不同時。他們既不把自己的缺點視為缺點,也不把別人的缺點視為缺點,僅僅認為這是個人特徵。

他們可以以堅忍的方式,接受自己的人性,從而能夠真正理解和接納他人,保持開放性,讓自己可以做到海納百川,相容幷蓄。

3. 看到人的本性,因而保持理性

「自我實現」的人能看到人的本性,將人視之為人,而不是標籤。他們不會因為一個人的性別,民族和職業不同就區別對待。他們有自己天然的道德感,而不拘泥於時代或國家的道德束縛。

比如,最能代表「自我實現」者道德感的當屬簡 • 亞當斯,她因爭取婦女和黑人權利而獲1931年諾貝爾和平獎,也是美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女性。當年她努力爭取婦女投票權,遭到了國內公眾的批評和反對,但亞當斯並沒有屈服於公眾壓力。

馬斯洛說:「自我實現」的個體,他們的眼睛不會被各種有色眼鏡所扭曲。在尋求理解人類思想的過程中,那些「自我實現」的人,會按照人本的方式去理解和感受世界。

4. 自我驅動型,有自己的人生目標

儘管大多數人仍在「需求層次」的低層次中掙扎,但「自我實現」的人專注於個人成長,有明確的人生目標,有堅定的使命。這種使命感,往往超越他們自己的個人生活。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阿爾貝 • 施韋澤,就是最好的案例。

施韋澤(別名:史懷哲),是一位出色的神學家。他先後獲得哲學,神學,醫學三個博士學位,還是著名的管風琴演奏家,巴赫音樂研究專家,這些都不是他人生最大的成就。1904年,當他聽聞非洲缺乏醫生,無數老人孩子在絕望中死去時,29歲的他開始決定學習醫學,然後到非洲行醫。

這個想法很瘋狂,但他花了9年時間,從頭開始學習現代醫學,直到38歲才取得行醫證和醫學博士學位。1913年,他義無反顧來到非洲,建立叢林診所,治療那些瀕臨死亡的麻風病,黃熱病,瘧疾病患者。在今天看來普通的病,在當時都是高傳染的絕症。

施韋澤將一生奉獻給看病救人,令人欽佩不已。他的著作《行走在非洲叢林》,啟發了一代人。

「自我實現」的人依賴於自身的發展,潛力的增長,去度過自己的一生。他們通常受到強烈責任感的激勵,喜歡將解決問題的技能應用到現實中,以幫助他人改善自己的生活。

對於這類人而言,做一件事是因為想做,或者是該做。這讓他們關注目標本身,多過障礙和困難。從而具有真正的驅動型人格,不斷髮展和完善自己,成為終身學習者。

5. 可以承受孤獨,對關係有深刻的理解

那些完成「自我實現」的人,往往被認為是可以承受孤獨的人。他們不單單追求與少數人建立深厚的感情,還擁有更為寬博的人際觀念。換言之,一個人因為心中有整個宇宙,所以不會孤獨到哪裡去。

「自我實現」的人珍視自己的隱私並享受孤獨,儘管他們也喜歡別人的陪伴,但花時間陪伴自己,對於培養個人潛力至關重要。甚至於,很多「自我實現」的人,本身就致力於塑造一個更美的世界。

6. 從不被塑造,也不願被塑造

在網際網路時代,很多人不是真實自我的產物,而是由新聞,電視,報紙,時代觀念所塑造。但「自我實現」者通常擅長自我開創,對自己負責。他們下意識地拒絕被塑造,擁有自我決定的能力,而不受社會的支配。

雖然很多時候,他們會遵循公認的社會準則,但不會在思想和行為上真正受到限制。他們不願在任何瑣事上計較和抗爭,可一旦涉及重大問題,態度就非常果決。他們是溫和的固執者,堅守自己認為對的事情。

1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四十多歲的人,該怎麼好好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