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深想一層,幹活多做一步,老掉渣的一句話,可真正能做到的寥寥無幾。並非大家不懂得這個道理,而是這樣做太消耗能量,無論生理和心理都會排斥。這是千萬年傳承而來的基因法則,是誰都不可避免的惰性使然。
前年參加一次培訓講殺死慣性,也就是殺死惰性。但是這個事反過來想,正因為大家都是懶蛋,你為別人多想一點,多做一步,就有價值。
有個故事說一位苛刻的教授進行論文答辯,把全班唯一的A+給了一名同學。而大家觀摩那篇論文,都沒覺得有啥精彩之處,很是普通,於是就去請教這個同學。這個同學說,自己把教授發表過的論文都看了一邊,研究了他的學術成果與觀點傾向,然後在寫論文的時候把這些元素揉入到自己的論文中,這樣讓教授對自己的論文毫無違和感。最後這個同學還說了一句話:‘人都是怕麻煩的,思想上也是如此。你寫一篇和他思想體系很不一致的文章,他還要左右思辨,天人交戰,費勁啊,能給你高分嗎?’
跟別人溝通有時候也是這種情況,正常情況下雙方各有所長,對方有不懂的地方,我們肯定對對方所在行業的瞭解不如對方,這時候要形成溝通上的便利性,就是要深入研究對方的發展歷程和主要領導的講話,把自己的東西轉化成對方的思維方式和路徑,這樣對方的接受程度必然會更快一些,對方也會覺得我們更懂他。而這,一方面是外部觀察,一方面是內部瞭解。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