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中的事情沒做完,心裡焦急又無奈,三天晚上的失眠,讓自己又陷入了無序狀態,靜下心來反覆思索原因,還是自控力差啊。
大腦裡始終不知道在逃避著什麼,對當下的狀態隱隱有了厭煩情緒,想著做點什麼,一堆的事情不知道先從哪裡開始,這是什麼?是焦慮?還是?
為了尋找這幾天無序狀態的根源,翻開尹慕言的《掌控24》小時,年前的時間簡略閱讀了一遍,找了幾個點想先主題閱讀,後來忙別的,就給閣下了。
今天從頭仔細再讀,發現自己這幾天的狀態,契合了書中講的,自己對時間的失控感和對未來的未知和恐慌,導致自己的思緒紛亂,心神不定,產生焦慮。這種無謂的焦慮,於事無補,只會更嚴重的干擾自己的正常生活。
作者把人們當前遇到的所有時間管理困境按照任務、價值、當下、未來四個維度加以歸類,做出了“個人規劃四象限”圖,這個四象歸類,包涵了人們對於當下與未來的四種不同模式。這四類人分別是:逃避一族,奮鬥一族,理想一族和自律一族。
橫座標代表任務和價值,反映人們在完成一項工作時,是選擇只注重任務本身,做完了事,還是注重任務背後的價值,從而自願承擔更大的責任,更自主積極地投入工作本身。
縱座標代表當下和未來,反映人們做事情時,是更關注眼下的利益,應付任務而完成,還是注重更長遠的未來和更遠大的目標。
用逃避麻痺自己
逃避一族的典型表現是不想、不敢面對“糟糕”的現狀,因為缺乏勇氣,所以選擇逃避。
例如,不想面對吹毛求疵的領導,不想與難纏的客戶打交道,不想見“討厭”的同事或者身邊的人,不想待在感覺不舒服的環境等等。或者對自己不擅長、沒做過的事情時,壓力大、待辦的事情多等等時刻,,逃避是他們應對的方式。
這些紛繁的狀況,讓他們牴觸、焦慮、膽怯、退縮,下意識地尋求安全的方式麻痺自己——能耗一秒是一秒,能躲一時算一時。
我仔細地對照分析了一下自己的當下狀態,自己就屬於當下想逃避一族。因為自己前面積壓的課業多了,每天都計劃做一些,每天都沒按時完成,所以心裡焦急,但是又掌控不好時間,內心不安,產生壓力,也影響了晚上的睡眠。
表面勵志,卻難以養成長期習慣
奮鬥一族看起來很勵志,往往因為某項任務、或想法、或某種壓力而選擇積極樂觀的行動。
但他們通常只聚焦於當下或短期任務,且常陷入瑣事為不自知。他們享受挑戰的刺激感,一旦任務消失或環境改變,缺乏成就感或無法達到預期回報時,容易後退,成為“逃避一族”。
我發現自己有時候就會發生這樣的狀態和心態,所以就會常立志,做不到立長志。
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骨感的
理想一族的最大特點是說得漂亮,做得潦草。對未來充滿希望,卻總是在現實中掙扎,缺乏實際行動力。
這類人擅長在大腦中享受構建的幻想美好畫面,而無法解決現實問題,他們忘記了,美好的未來和現實之間的鴻溝,行動才是跨越的橋樑。
生活中的這類人,往往被認為是空想主義者,只說不練假把式。我發現,自己有太多的時候也會如此。三種不好的狀態,自己都佔了,想想真的是可怕和無奈哈,這都是身體生病引起的精神和思想之病,日久又互相影響,惡性迴圈。
不是間歇式興奮,而是持久式精進
自律一族的自律並不僅僅是簡單的自我約束,而是一種攻守合一的持續行動,是發自內心地自覺自願行為。自律一族源源不斷的行動力,來自篤定的內心和明確的人生方向。
自律的人能夠走出間歇性興奮的怪圈,在不斷行動與持續精進的過程中獲得持續成長。
透過學習這四類人的心理活動和當下狀態,發現自己前面三項都佔據了,最嚴重的第一類,,自己絕對是逃避一族,後面兩類屬於偶爾時刻的狀態,想要徹底改變和修正,需要一個漫長的習慣養成過程。
自己總結這十幾年的狀態,當初生病之初,是因為身體虧虛嚴重,物質身體出現嚴重病症,長期營養不良和嚴重失眠,造成了身體支撐不了現實的各種工作,產生壓力,才逐漸抑鬱了。
後來一直在身體和精神都極度失衡裡,還一直堅持工作多年,都不知道自己早已患上抑鬱症,在內外交困中最終崩潰,才導致了後來長期的焦慮和拖延症。每當工作生活繁累時,身體吃不消了,就會反覆。
從去年決定重啟夢想,給自己的任務多了,想要學習的內容和課程安排不合理,想早點追趕錯失的時間,而身體支撐不下,心理壓力劇增,所以容易生病、失眠、和焦慮。
找到這些原因,對症下藥,給自己放慢腳步,減輕學習任務,慢慢來,不能跟他人去齊步跑,按照自己的現狀和節奏,邊學習邊調治身體,加強鍛鍊,天漸暖,哪天應該開始跑起來。
所以,我們每個人若想管理好時間,《掌控24小時》,只有對照四象限,清晰自己的當下狀態,真正喚醒自己的時間,做自律的人。
#笑薇讀書營##笑薇書評寫作##辭舊迎新打卡挑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