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話說得好,人生適宜三七分,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
當一個人走在拼搏的路上,因為遇到環境的不同和所積累經驗的差異,最終將走向不同的人生。
可如果你能掌握為人處世中的法則,就會左右逢源,接下來的路也越走越順。
所以,與人相處時,學會下面這三個訣竅,你會收穫很多!
一
學會“裝傻”
古人云,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意思是真正智勇雙全的人,表面上看起來很膽小愚笨,直到深交以後才發現,他們只是太過於清楚,才會選擇裝傻。
懂得用韜光養晦迴避小人,規避風險,才是生活中的真智者!
荀攸,當年被稱為曹操的“謀主”,為其出謀劃策,活捉呂布,官渡之戰大勝,乃至平定河北,都少不了他的功勞。
但當他的表弟辛韜私下問他:“聽說攻取河北時,多虧了您的妙計?”
荀攸卻說:“辛毗替袁譚來求援,大軍前去平定。我哪裡知道什麼?”
他總是行事低調,從不多言自己的功績,還處處推舉下屬的功勳,被曹操稱讚“雖顏子、寧武不能過也”。
在荀攸生病時,曹操親自登門探望;甚至荀攸死後,曹操每次提起他都忍不住流淚。
能夠讓一生驕傲的曹操做到這般地步,荀攸的“愚”不得不說是一樁千古美談。
是的,做人的最高境界,就在於你是否懂得裝傻。
當你知道事情的真相時,看破不說破,選擇禮貌性裝傻,才能維護彼此的利益;
當遭受別人無意的傷害時,裝傻不僅是對自己的保護,更是對彼此關係的維護……
要知道,只有懂得裝傻的人,不會聰明反被聰明誤,遇事更能遠離是非,遇人也更能友好相處。
懂得裝傻,才是最大的福氣。
二
以誠相待
與人交往時,相信大家都討厭的,是那種臉上一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得意樣,說話旁若無人的人。
魯迅先生曾說過:偉大人格的素質,重要的是一個誠字。
記得在《圍城》一書中的趙辛楣和方漸鴻兩人,雖然都頗為世故,但他們之間的友誼卻令不少人豔羨。
當時趙辛楣在事業上春風得意,而方漸鴻還只是個窮困潦倒的小職員。
到趙辛楣結婚時,宴請了眾多親朋好友,唯獨沒有告知方漸鴻。
有些人便嚼舌根說他這位好朋友沒有把他放在眼裡,可方漸鴻卻心知肚明,對妻子說,“他結婚不通知我,是怕我送禮;他體諒我窮,知道咱們結婚受過他的厚禮,一定要還禮的。”
兩人之間的情誼可見一斑!
是的,他們兩人彼此坦誠相待,體諒和信任對方,做到了真正的相知相惜。
兼好法師也曾說過:
“為人處世,要想沒有過失,最好的辦法是以誠相見。”
正所謂,相識容易相知難,心最敏感也最無情。真正的知己,貴在真誠。
如果一個人總是以誠待人,運氣都不會太差,所擁有的收穫,也都是善良種下的果。
三
做到“外圓內方”
曾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人去寺廟特意請教為人處世的方法,結果禪師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拿出一枚銅錢給他看。
那人問:“您的意思是,一切都向錢看?”
禪師搖了搖頭,繼續說道:“你把它想得太簡單了!”
是的,在古代流通的錢幣一直都是外圓內方的形狀,它不僅包含了古人對天地的認知,更蘊含了為人處世的至理。
告訴我們,做人就應當如銅錢一樣,外表要圓融,和氣生財;但內心也要有堅守,講究原則。
那些真正有本事的人,都懂得做人要外圓內方。
在《資治通鑑》中就記載著這樣一段史實,當年魏王攻陷了一座城池,高興之下大宴群臣。
宴席間,他問眾人自己是明君還是昏君。
大多數官員都趨炎附勢的高喊道:“大王當然是一代明君。”
可當問到任座時,他卻說:“大王是昏君,因為您攻下城池後,沒有按功勞分給您的弟弟,而是分給了您的兒子。”
魏王直接大怒,下令將任座拉出去等候發落。
而這時又有一名臣子站起來說道:“大王手下能有任座這樣的直臣,可見大王是明君!”
魏王聽後龍顏大悅,又把任座重新請了回來。
最後這位大臣便是“內方外圓”之人,既沒有牴觸對方,又幫別人化解了矛盾,讓彼此都很受用。
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交得到更多的朋友,也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記住,說話可以軟著說,不和人在言語上爭高低;做事一定硬著做,必須要堅守內心的原則。
做到外圓內方,是我們一輩子都要努力地修行!
真的,為人處世是一門大學問。
歲月漫長,願我們都能做到外圓內方、適時裝傻、以誠待人,收穫一生的好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