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假設你面前有一堆卡片,上面寫了不同的數字。
現在你抽了一張,上面寫著70。
那麼請你回答下面這個問題:
非洲國家的數量佔全球國家數量的多少?是大於70%還是小於70%?
你的回答肯定是小於70%。
好,那麼請你繼續估計一下,非洲國家數量的佔比。
可能你的回答會是40%-50%之間。
假設你的朋友也過來了,他也抽了一張卡片,上面寫著5。
還是同樣的問題:
非洲國家的數量佔全球國家數量的多少?是大於5%還是小於5%?
他的回答肯定是大於5%。
那麼繼續讓他估計一下非洲國家的實際佔比,他的答案可能在20%-30%之間。
你看,同樣的問題,只不過一開始給你的數字不同,就影響到了你的判斷。
也就是說,我們在判斷時,經常會以一個數值,或者叫做“錨”來作為依據,然後再進行一個調整,這就是錨定效應。
理解了這個錨定效應,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大作用,比如砍價。
砍價也是有技巧的,如果一開始你砍的不狠,那麼大機率你會以一個比較高的價格買走商品,因為商家知道了你的心理價位。
如果一開始你砍的比較狠,儘管商家肯定不樂意,但他會以你這個很低的價格作為“錨”,那麼你很可能就會以一個比較低的價格買走商品。
2
假設有一張很大很薄的紙,請問將它對摺100次之後,它的厚度是多少?
很多人的答案可能是幾十米或者幾百米,但實際的答案,遠遠比這要大的多。
我們假設一張紙的厚度是0.1毫米,那麼對摺100次之後,它的厚度就達到了驚人的1.27x(10^23)千米!
這個數字是什麼概念呢?它是太陽和地球之間距離的800萬億倍!
是不是遠超你的想象?為什麼我們會將它想得很低呢?
因為我們的想象都來自一開始的那幾次摺疊,顯而易見,一張紙摺疊幾次也不會多厚,自然會給我們一個很低的錨定值,進而拉低了我們的估計。
實際上,一張紙對摺一次後,層數為2^1;對摺2次,層數為2^2;同理,對摺100次,層數就是2^100。
一張紙厚0.1毫米,那麼對摺100次的厚度就是0.1x(2^100)=1.27x(10^29)毫米,也就是1.27x(10^23)千米。
3
再來看一個有關錨定效應的例子。
我們設定一年有366天,也就是有366個不同的生日。在一群人之中,至少需要367個人,才能保證至少有2個人的生日是相同的。那麼請問,如果我要以50%的機率保證至少有2個人的生日相同,至少需要多少人呢?
很多人可能會這樣想,一年有366個生日,要保證一半的機率,怎麼也得一半的人數吧。也就是366÷2=183,至少需要183個人。
但實際上,僅僅需要23個人,就可以滿足上面的條件。
思考這個問題,需要一些逆向思維。我們先來看只有2個人時,他們的生日不是同一天的機率。
假設第一個人是366天中的某一天,那麼第二個人要和他不同,只能在剩下的365天中選。
因此,2個人生日不同的機率就是365/366,約為99.7%。
再來看3個人時,生日不在同一天的機率:
前2個人不同的機率已經知道了(365/366),如果第3個人和前2個都不同,那麼他只能在剩下的364天中選擇。
因此,3個人生日都不同的機率就是(365/366)x(364/366),約為99.2%。
按照這個思路一直計算下去,我們發現,在有23個人的時候,他們生日都不同的機率變成了49%,低於50%。
因此我們說,只需23個人,就有50%以上的機率保證至少有2個人的生日是相同的。
這個問題中,我們設定的錨,就是那個一半的人數:183。有了這個錨,即使我們有所調整,也不會估計得太低,因而導致了我們的錯誤。
還有一個類似的問題,也存在錨定效應:
為了使一群人當中至少有一個人的生日是固定的某一天(比如2月1日)的機率達到50%,至少需要多少人才可以完成呢?
很多人可能還是和上面一開始的答案一樣:183個人。
但實際上,需要的人數是254人。
我們還是用逆向思維來看。
只有1個人時,他的生日不在這一天(2月1日)的機率是365/366;那麼2個人時,他們的生日都不在這一天的機率就是(365/366)x(365/366)=(365/366)^2。因為不同的生日之間是互相獨立的,沒有影響。
同理,n個人時,他們的生日都不在這一天的機率就是(365/366)^n。
經過計算,我們發現,當n等於254時,這麼多人生日都不在這一天的機率小於50%。也就是說,至少有1個人生日正好是這一天的機率大於50%。
透過上面兩個問題,我們發現,只要20多個人,就可以有50%的可能讓兩個人的生日在不確定的同一天;而要有50%的可能讓兩個人都在固定的某一天,則需要200多個人。
這也可以得出一個看似矛盾的結論:讓一些看似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不發生,是不太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