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盧璐
最近,我看到了一封讀者來信,我想很多女人也有過同樣的困惑疑問。來信太長了, 為了方便大家看,我把文字複製下來。
讀者的來信
盧璐姐你好,有一件事困擾我很久了。
我很想請教您,您說男女之間有沒有真正的友誼啊?
是這樣的,我老公有一個很要好的女性朋友,他們認識比我認識我老公還早。現在,我們在同一個城市,雖然住得並不近,但隔三差五就會聚一聚,在一起吃吃飯,聊聊天。聚會通常是我老公或那個女人組織,過生日,節日,啥都是理由。
大多數的聚會,這個女人的老公都不太參加,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們的心情,聚會常是我們一家三口,還有她和她的孩子。因為我老公說,他們是很好的朋友,也希望下一代能成為朋友。
但講真,如果不是我老公,我並不喜歡這個女人,因為她性格挺尖銳,很多觀點挺極端,跟我的想法不一樣。
不過,這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們的交往,讓我覺得很不舒服。
而且,一起吃飯,他倆的互動總是很頻繁,我開你一句玩笑,你懟我幾句。就連笑的時候,也經常看向對方。我覺得我老公特別關注她,甚至超過我。
因為這件事,我跟我老公提過,但我老公說,沒別的,就是很多年的朋友。而且,老公也不避諱地,任由我查手機,看他們的聊天記錄,確實也沒什麼。
所以,我真的不知道該咋說。如果我總是抓著細枝末節,就會顯得我很小氣,可要是我不說,我真的是不舒服。
盧璐的回信
親愛的,看了你的來信,我完全明白你的不舒服,這是一種女性的直覺。
“男女之間,到底有沒有純潔的友誼?”這個問題,你今天來問我,我的回答是:“有,男女之間,可以有深厚而且純潔的友誼!但是……”,是的,我的答案裡,有一個但是:“但是對我來說,男女之間按照親密程度來說,有三個層面,那就是:友情、曖昧、愛情。”
所以在我看來,根據你的情況,你現在應該作出判斷的,並不是男女之間是否存在友誼,而是你先生和他的這位女性朋友到底處於怎樣的階段,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的心態,你究竟會不會產生被壓迫的威脅感。
那麼,如何判斷是友情還是曖昧呢?我覺得需要從交往的細節來看。
我用我自己親身經歷來說,說到異性朋友,無論是我,還是盧先生,我們都有。先說我的,我的攝影師ZAC。
我和ZAC在大學期間就認識,到現在已經二十幾年了。其實,最初的時候,我們並沒有特別好,無論我對於他,還是他對於我,都是一堆朋友中的一個。
在我們認識的二十幾年中,因為我出國,他去外地工作,結婚生子等各種原因,其實中間有十五六年,我們聯絡很少,一年或者幾年才聯絡一次,都是常態。
都說朋友如老酒,越老越醇厚,老朋友無論同性還是異性,感情都會很深厚,但我覺得朋友還是曖昧的最清楚的邊界線是,會不會朝朝暮暮的牽腸掛肚。
再說我和ZAC,因為我們曾經用過支付寶轉賬,所以每到生日,支付寶都會提醒我,可是就算我看到了支付寶的提醒,我也不會跑去祝他生日快樂。
我覺得支付寶既然能提醒我,必然也會提醒他,但是除了在我們工作群裡,大家都在祝我生日快樂的時候,他也會來湊個熱鬧,我從來沒記得,有哪次,他會自己想到,跑來祝我生日快樂。
我們的友情,已經深厚到可以超越禮節,套路和客氣等繁文縟節,直接往桌子上提需求,而對方會在自己可能的範圍內,鼎力相助,如果辦不到,也不會產生芥蒂。
譬如,之前我要趁著回國拍照片,他提前就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定了化妝師和影棚,再譬如,去年他和老婆來歐洲,我幫他們安排司機接機,住我家,我還抽了一天時間,陪他們去逛老佛爺。
然後就這樣了,精髓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該喝喝,不會如可樂或者葡萄酒,還有掛記。
所以,異性之間,到底是不是朋友,其實很容易判斷。然而,在異性之間,很多時候,並不是百分百的純友誼,就好像,十幾年前,藍顏知己和紅顏知己的說法非常流行,就是友情以上,戀人未滿,其實說白了,就是曖昧。
“曖昧”是一種很奇怪的感情,可以是不穩定的,從認識到朋友到愛人再到分手,如果你發現,他們之間的曖昧是正在變化的,那就真的不是“友情”,而是綠茶。
但是看你的敘述,他們已經認識很久了,雖然有所曖昧,但聊天也看不出什麼,但男女之間也會有些長久都停留在曖昧的階段。
這種定性的“曖昧”,按照雙方實質性接觸,可以劃分成兩種可能:
1,雙方沒有過實質性親密接觸,而出於某種原因不合適在一起,譬如,一方不來電,一方或雙方已婚,總之,達成了一種不需要說的默契,保持一定的距離,做彼此的精神知己,這和柏拉圖的精神戀愛,差不多。
2,有過實際接觸,說白了,就是曾經的前任,一切都發生了,已經成為過去式,雖然兩個人已經確認了,真的不合適一輩子在一起,但對他們彼此來說,對方都是特別的存在,和其他人是不一樣的。
總的來說,就是在這段關係中,雙方的理智已經認識到,彼此的位置。
她住在南法,離我婆婆不遠,我剛認識盧先生那會兒,他就很鄭重地跟我說,他有一個很好的,一輩子的朋友,就是這位初戀。
每年我家,無論是盧先生本人,還是兩個孩子過生日,她都會記得,給盧先生髮賀電,甚至有幾年我過生日,她也會跟盧先生聯絡,祝我生日快樂。
我記得有次我還和盧先生開玩笑,我說,“你要當初留在南法,你們可能就結婚了,住在這種跟油畫一樣的小村子裡,你媽還能幫你看著孩子,日子要有多安逸啊?”
盧先生白了我一眼:“對啊,能安逸到窒息。”
我太明白了,他們根本不可能再在一起,他們有的不過是曾經一點點回憶,僅此而已。
所以,關於伴侶有的曖昧類的異性好友,你是否接受,要看的是兩個問題,你對你自己的信心,和你對他的信心,然後再決定,到底能不能接受?
人的感情,尤其是曖昧這種感情是非常“賤”的,外界壓力越大,越容易引起刺激,產生過激反應,而越寬鬆,越忽略,反而自己也越容易鬆懈。
所以,對我來說,如果經過自己的判斷,然而自己能走出自己的心結,那最高明的方式,就是在忽略中接受這種存在。
譬如,這些年,盧先生和初戀聯絡,我完全不過問。去年夏天,我們回婆婆家有點無聊。盧先生提議說,要不我們去串串門?
我十二分真誠地給他說:“你可以帶著孩子去,也可以自己去,好好去敘舊,但別讓我去,與其讓我去尬聊,我寧願在家刷手機。”
結果,我也沒搞明白為啥,他沒去,也沒有再提。
我想這就是我的原則,就算我們認識比他們晚,但是婚姻關係絕對比什麼紅顏知己更親密。
在婚姻中,最重要的是,彼此坦誠和理解,可以告訴他我的感受和訴求。
我不是他,我沒有權利讓他砍掉這段關係,但是你的朋友不一定非要是我的朋友,我不喜歡,就不必浪費我的時間和生命去跟你Social。
事實上,那些曖昧的異性好友,之所以曖昧,就是因為沒有能量,變成愛情,卻又不甘心,退回友情,可是當週圍的環境改變了,沒有了需求,更沒有了壓力,那股熱乎勁兒很快就褪了,一潰千里。
盧璐:有兩個女兒的留法服裝碩士、作家,著有《和誰走過萬水千山》,新書《三十幾 來得及》正在熱賣。行走在東西方文化差異裂痕中間的,優雅女性自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