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成就自己,成就他人,“和”的能量助力每個人在生活、職場裡越走越好!
學而時習之
“君子”——君子、小人是人兩種心態力量的轉化遷移,希望大家都成為“君子”,走人生大“道”!
一、提升德風,從修煉中獲得能量
--“利人、利他、利天下”--
做人做事不能只考慮自己,還要有利於他人;同時能夠引領風尚,民眾跟隨。
二、中庸大道,不偏激、有彈性,尋常態中汲取能量
--“中庸之道”——“避極端而取中,尋找一種穩定狀態和延續狀態”--
很多人對“庸”有很多誤解,往往理解成“庸庸碌碌”、“無為退縮”,或者是一種生存、社交的智謀、陰謀論,其實真正意義上是一種尋常的可持續發展狀態,也正因為這種哲學理念,一些大的宏觀層面的發展才成為可能,每個人可以採取一種更安全、穩妥的方式走自己想走的路,達到成功彼岸。
生活、職場裡做到“中庸”非常難,甚至會被認為是一種“無擔當”、“保守派”,尤其對於真正需要打仗的團隊來講,要踐行“中庸之道”,我們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爭取做一個“有體溫、有彈性、不極端、不做態的平常人”。
三、敬讓他人,和的力量助你成長
1、“成人之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人往往容易“酸葡萄效應”,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看不到自己所擁有的,只看到自己沒得到的,心態不平往往羨慕嫉妒甚至別人出事而暗自竊喜;
又或者遇到問題不懂反思,全部歸結於外部,甚至於背後操縱、施小人伎倆滿足自己一時的平衡感,讓對方“受傷”,彷彿自己就勝利了一樣;
應對這類情況,更高一層的境界,如同慧能和尚的“心動說”:一和尚說風動,一和尚說幡動,慧能言:“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你的心在動”,爭取“心不動”。
2、“敬讓他人”——“達成人間之和”
“敬人者,人恆敬之”——一語驚醒夢中人,類似我們平常所說“人捧人,人上人”
3、“團結不勾結”——“合群而不偏執”
“勾心鬥角”的“小人”,往往一個個都神似,往往因自身能量或能力的不足而選擇分場景、分階段抱團取暖,但遇到大事兒,立刻一個個原形畢露,四散開來。真正的“君子”能夠合群而不偏執。
四、“仁者無憂”——成為一個正能量滿滿,真正開心快樂的人
真誠的待人如己,以至於不再為個人得失而憂愁,從心境上真正的“快樂”
希望每個人都每天能get一點“儒家的君子文化”,成為一個人見人愛、花見花開、車見車載的快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