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過年,又一次沒回去,因為工作性質的特殊,因為疫情和距離。
遠嫁廣東,孃家在湖北,雖然在電話裡無數次地安慰彼此,下次再回吧,平時可以打電話發影片,也像是在身邊一樣,可是聲音怎麼能代替在身邊的感覺呢。很多次,都好想父母,哪怕是一起吃一頓飯,逛一次街,都是美好卻又奢侈的事情。
而這個現在無比想念的家,卻是曾經我拼命想逃離的地方。
從記事起,父母就因為很多事情吵架,有時候看得好好的動畫片,會因為爸爸突然的闖入和憤怒的情緒被拔掉電源,留下我和哥哥驚愕又不敢言語。週末不用上學,天微亮,爸爸一人起床就會大聲唱歌然後把窗簾都拉開,大家都睡不成。有時候我們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只看到爸爸嚴肅的表情,就知道爸媽又吵架了,做事說話要小心翼翼了。後來上學去了,家裡的事和父母之間的恩怨也就沒有過多關注,但是每個週末回家,看到的永遠是父母在打牌,或者為打牌吵架。
我讀大學的時候,哥哥結婚了有娃了,我當了姑姑,侄子放在家給父母帶,哥嫂去城市打工。每個週末回去,就成了父母各自去打牌,我一個人帶娃。那個時候還沒有手機,有時候滿肚子的話想對父母說,也期待他們會詢問我一些在學校的情況和新鮮事,但是都沒有機會,最後又自己吞到肚子裡。我又像小時候那樣,盼著白天快點過去,父母就回來了,好不容易回來了吃了晚飯,又被吆喝著晚上繼續打,即使只有一個人打,另外一個人也會去看牌,依然留我和侄子在家,我帶著侄子玩,等著父母回。
那種有父母在家就會安心踏實的感覺一直在短暫的存在和長期的盼望中徘徊,那個時候的我雖然剛成年,但是也感覺自己是個孩子,心中有一份長期對家和父母的思念,然而回到家每次面對的卻是他們不在家的空寂和對牌場的執著。
畢業後在本地城市工作了,離家遠了一點,但也還是在同一個城市,每兩週回一次家,每次回家,也還是吃過午飯父母就各自去打牌了,我一人和侄子在家,侄子看電視,我卻無所事事,有時候真的好想坐下來跟父母聊聊工作,聊聊最近的生活,或者哪怕和父母一起去逛逛街,走一走,都始終沒有機會,因為吃完飯就去打牌已經成了這麼多年的固定模式。有時候真的好想他們能關心關心我。
後來有一段時間,我沒回家的時候,父母就輪番打電話給我,短則半個小時,長則兩個小時,各自在電話裡面指責對方的各種不好,埋怨,那種怒氣和怨氣透過電話撲面而來,我只能聽著,安慰著,爸和媽,手心手背都是肉,我不能順著一方去跟著指責另一方的不是,但是電話的結尾,他們總會叮囑我,不要去和爸或者媽說,只是跟我談談心,這麼多年都忍過來了,也不在乎這一時半會兒,我說好。很長的一段時間,我成了他們的情緒垃圾桶,他們不斷宣洩著情緒,我卻沒有地方去說,也無人說。後來有一次我問哥,我說爸媽有沒有打電話給你相互埋怨對方各種不好?哥說沒有啊,從來沒接到過這樣的電話。那段時間我特別不想在武漢待著,無人問津的生活,十年如一日的打牌家庭,打電話來就會互相指責對方的父母,這種狀態持續了很久很久,當時覺得好想逃。
再後來我遇到了現在的老公,跟著來了深圳,剛開始的時候,特別歡喜,終於逃離了原生家庭,終於不用被困在原生家庭的怪圈,不用每次回家就面對十年如一日的打牌生活,不用聽他們嘮嘮叨叨互相指責對方,處於戀愛期間的我,也有人關心和疼惜了。
現在,父母老了,到了相依為命,相濡以沫的年紀,也沒有在我面前互相指責埋怨對方,反而是相互體諒和關心。爸爸身體變差了,也沒有把打牌看得那麼重要了,媽媽也沒有了當年那樣的強勢,他們就這樣慢慢變老了,慢慢地,我們相互牽掛,彼此思念,媽媽成了那個關愛我的媽媽,常年打電話問我可好,以前,我一直覺得媽媽不愛我,現在我自己當媽了,很多想法也改變了,哪有不愛自己孩子的媽媽,只是當年的媽媽不善表達吧,一個女人在一個家庭中要承擔的東西太多了,當年我只看到了我不想看到的那一些,放大了自己的痛苦,我現在也成家了,當媽了,有時候莫名可以體會到媽媽當年的處境和生活的不容易。
寫到這裡,我心裡有說不出的心酸,曾經那麼想逃離的家庭,現在卻是遠隔千里,不易回去的孃家。現在想陪爸媽吃頓飯,逛一下街,都是一種奢侈。
人生沒有如果,但是我還是想說,如果讓我再選一次,我一定選擇嫁在離父母近一點的地方,只有失去過,遺憾過,這份陪伴才顯得難能可貴。
有和我一樣後悔,距離父母這麼遠的姐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