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 我家生活大變樣
40年來,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百姓生活極大改善,每一座城市、每一處鄉村、每一個家庭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無後為大”這一觀點早已植根於國人的基因血脈中。畢竟,子孫滿堂、天倫之樂是最令人嚮往的家庭生活狀態。但不同的個人生活選擇越來越得到社會的尊重。
工作兩年後,我和相戀5年的男友步入了婚姻殿堂。
婚前,我倆很享受戀愛的過程,也一起設想過未來的生活方向與細節。我倆工作穩定,身體健康,都屬於文藝小資,喜歡看書、旅行、種花、養小寵物。我倆都像野馬一樣,喜歡自由奔騰,不喜歡被任何人和事所羈絆,都非常希望將來能繼續保持熱戀的溫度和新鮮感。雖然也喜歡小娃娃,但覺得自己都還是稚氣未脫的孩子,理應是對方心裡至尊無上、獨一無二的寶,不願意中途多一個“小情人”來分享兩人世界。
我是家中獨生女,老公還有個雙胞胎姐姐。大姑子嫁人了,先生了一個男孩,二胎政策放開後又添了一個千金。起初我們兩家的父母,對我倆婚後多年不生養孩子,多少有些微詞,但出於對我倆忙碌的高強度工作,大城市生活壓力、生活成本質量的考慮與理解,加上對身體健康狀況的考慮,倒也還沒多說什麼。好在雙方父母有文化又開明,我和老公恩愛有加,對他們也孝順,有時也有意無意旁敲側擊做他們思想工作。漸漸地,他們也不再在要孩子這件事上給我們施壓了。
這些年,我和老公把主要精力放在努力工作和享受生活上,相互照顧,彼此珍惜,利用一切機會製造婚姻生活的新鮮感。週末,我倆要麼駕車到近郊,盡情地在大自然懷抱中享受慢生活;要麼一起健身打卡;要麼一起去福利院做義工,獻愛心;要麼去私房點心麵包店DIY做甜點;要麼一起包場看電影后,在螢幕上打出向對方示愛的字幕,給對方一個驚喜……
其實,在我們的同齡人朋友中,依舊有一部分人不太理解我們,好在大多數人尊重我們的選擇,尊重我們的幸福觀。老公的姐姐曾開玩笑說,如果將來哪天我倆感覺寂寞了,她就把兒子、女兒讓我倆任意挑一個回去養。閨蜜們也多次問我,將來老了怎麼辦?我笑著說,可以自己養老,也可以進養老院,只求彼此珍愛對方,相互照顧,活得自在瀟灑,一起慢慢變老,一輩子當對方手心裡的寶。
黃自宏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