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五下午時分,家裡因為要包餃子,母親讓我去樓後,拿一顆儲存的白菜。
一到樓後,就看到陳阿姨拿著掃把在掃地。隔壁陽臺前面,一地狼藉。滿地的碎紙、臨摹用的字帖、空的快遞包裝,還有些瓶瓶罐罐。
樓前樓後每天都有人定時打掃,這個時間,滿地的雜物,想必是有人剛扔的。
我將白菜抱回家,隨手拿出來掃把,來到樓後幫忙。跟陳阿姨一邊打掃,一邊詢問這是怎麼回事。
陳阿姨說話前,先嘆了口氣。她說:“你家隔壁的人扔的。”我聽完下意識地問了句:“是李阿姨家的閨女?”陳阿姨朝著我點點頭。
原來這會兒李阿姨出門串親戚去了,把閨女一個人留在家。也難怪作為樓長的陳阿姨拿著掃把在這邊打掃。
我以前只知道李阿姨家的閨女,脾氣有點怪。不過,並不知道具體原因。而陳阿姨趁著掃地的時候,給我講了講事情的緣由。
李阿姨原本家庭很幸福美滿,後來遭遇變故,跟丈夫離婚了。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李阿姨的閨女開始變得脾氣古怪,喜怒無常。
她有時候就會把屋裡的一些東西扔到樓後面去,有時候還會在屋裡砸東西。
按照陳阿姨所說,有時候她去小區水站打水,能碰見李阿姨的閨女。言行舉止看著都很正常,然而有時候,她的一舉一動又有點讓人難以理解。
李阿姨離婚這件事,恐怕多少刺激到了女兒。明明好端端的一個人,如今性情大變,聽上去讓人覺得無比唏噓。
以前有一次去超市買東西的路上,我碰見過一對父子。孩子兩三歲,看見路上掉的一塊餡餅,就想撿起來吃,結果,被他父親制止了。
他父親蹲下來,注視著自己的兒子,語重心長地說道:“兒子,你得記住,掉地上的食物髒了,容易吃壞肚子,不能吃。”
他的語氣沒有帶著半點的命令意味,也沒有故意用父親這樣的身份去嚇唬孩子。一字一句,語氣柔和。就好像幼兒園阿姨給小孩子講道理一樣的和藹。
目睹這一幕的我,不禁在心中感慨:那個人多半會是個好父親吧,他懂得教育孩子的方式不是隻有打罵這麼一種。除了打罵之外,有其他的方式,不對孩子造成傷害,並且也能讓孩子懂得真正的道理。
我不知道,每個人在成長的道路上都會遇見什麼樣的困難。但是,我知道,原生家庭的影響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
好的家庭,無異於孩子成長的沃土。它能為孩子提供正確的人生引導,樹立最初端正的三觀基調,讓一個孩子有成為一個好人的可能。
每個孩子都會經歷不同的成長階段。孩子的教育問題,其實原生家庭是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的。只不過有些家長,卻以為,這樣的責任首先應該歸給學校,社會,乃至整個國家。
我們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或多或少地去觸碰到原生家庭留下的印記。家庭不和睦,乃至在離婚邊緣掙扎的雙親,很難讓孩子在內心,對於婚姻生活有什麼太好的印象。
家庭暴力,能給孩子內心播撒的,也只有無盡的恐懼。很多父母並不知曉,自己在孩子眼中所擔任的角色究竟是什麼樣的。
父母都是瞭望塔,孩子透過他們,得到對於這個世界最初的觀察記錄。原生家庭造成的痛苦回憶,往往有的孩子,窮其一生都在試圖撫平這樣的傷痕。
孩子對於一個家庭來說,首先帶來的不是驚喜,而是沉甸甸的責任。養育責任與教育責任都存在。
我一個朋友跟我說過,有些孩子其實都是父母的副本。想了解一個人的性情如何,看看他/她父母是什麼樣的人,琢磨一下父母可能造成的影響,也就能知道了。
父母對於孩子的影響之大,遠遠超過他們自己的想象。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有句話叫學壞三天,學好三年。想擺脫父母給的不良影響,需要孩子自己付出巨大的努力。
希望每個父母都能正視原生家庭對於孩子的影響問題。知曉自己的教育責任所在。努力從一點一滴中,引導孩子,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