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很多人根本沒有能力準確清晰的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想法,大多數情況都是自己balabala說了一大堆,對方卻不知道你到底想表達啥,大大的降低了溝通效率,而且時間長了會讓人感覺你這個人思維混亂不會表達,說起話來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不知所云。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我總結了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想的多說的少。這個意思是說我們有時候自己在腦子裡把一件事想的很透徹,但是在向別人講的時候會發現講著講著就講不下去了,感覺到處是漏洞,完全和自己當時思考的不是一回事啊,當時想的時候整個思路和邏輯很清晰的啊,怎麼現在講起來感覺一地雞毛。這其實一方面說明了我們在思考的時候還是有漏洞的,因為自己思考的時候很容易忽略許多細節性的東西,但是你給別人講的時候這些細節其實是很難忽略的,所以才會感覺越講越凌亂。另一方面還是我們平時表達的太少,可能自己確實理解透了,但是就是不知道怎麼去給別人講,這個一定要多練習,大家可以瞭解一下費曼學習法,本質上就是把自己輸入的知識,透過輸出的形式教給別人,輸出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問題,這其實是一個正反饋,可以幫助我們不斷完善自己的輸入,然後再進行輸出,透過這種正反饋的形式不斷迴圈,逐漸的我們的表達能力就會大幅提升。
第二. 想的少說的多。這個意思是說想到啥就說個啥,在大腦中沒有對語言進行組織整理,導致說出來的話沒有主次之分,毫無邏輯可言。關於這個問題,推薦一本書叫《金字塔原理》,這本書對我們如何思考問題和表達觀點提供了一些方法和工具,可供參考。這本書強調在表達的時候結論先行,這個結論是指我們對一件事所歸納出來的中心論點,是表達的核心。下一步提出我們的論據,中心論點一般可以由3到7個論據進行支撐,論據就是證明我們觀點的材料(證據),而每一個論據它本身又可以成為一個論點,同樣,也可以被3到7個論據支撐,如此重複的形狀就像金字塔一樣,其實整個過程有點像議論文的寫作過程,但是具體操作的時候有許多注意事項,比如論據不能超過7條。因為大腦很難在短期內記憶7件以上的事情,而且會讓對方覺得冗長繁瑣。還有就是論點一定要言之有物,能夠有明確的思想,還有一些操作方法和具體細節就不再贅述了,感興趣的可以去搜一下這本書,這裡只對書中的核心思想簡要說明一下。
總之,知易行難,認識到問題還要去用行動解決問題,所以在生活中一定要刻意練習,表達的時候在大腦中把自己的思想和語言組織好開口,哪怕敘述的文字或語言多點也沒事,畢竟剛開始練習,主要目的是讓自己的表達有理有據,讓別人能夠聽明白我們想表達的意思,等熟練了後可以用更精簡的語言或文字表達我們的想法。勤加練習你一定會有所收穫,如果你能把話說明白其實你已經超越身邊大多數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