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開會,一同事坐到我身旁,又一次老話重提:“快讓孩子奶奶去陪讀得了,你們老是兩地跑,不累嗎?”
我笑著回她:“我既然生了他,養了他,就得負起責任呀。”
自從孩子去外地上學,我們就開啟了“雙城生活”。白天奔赴A地上班,晚上回B地家中伴讀。為了工作、生活兩不誤,我們每天起早貪晚,一直奔波在路上。
在此期間,我和先生,從未麻煩過家裡老人,一直都是我們兩人共同承擔。
很多人對此不解,認為老人賦閒在家,不用白不用,幹嘛非要自討苦吃。
我卻不這麼認為。
01 老人幫是情分,不幫是本分我小時候,父母不但要上班,還有花大量的時間、精力、金錢,來照顧父親年幼的一眾弟妹,因為爺爺奶奶去世得早,所以白手起家的兩人很是艱難。
因此,我被送到鄉下姥姥家,被姥姥一手帶大,在那裡我一直生活到6歲。
兒子小時候,我和先生上班,爺爺奶奶也沒退休,只有姥姥一人可以看外孫。那時我也在想,我是獨生女兒,兒子由姥姥看大,將來也會和姥姥更親一些。
但是,看孩子是個累人的活兒,沒有經歷過的,永遠也體會不到。
雖然母親看著外孫茁壯成長,眉裡眼裡都是笑,但是一年多的時間,母親就累得瘦了一大圈。我知道:母親不是不知道累,她是心疼女兒。她想自己多付出一些,女兒就能輕鬆一點兒。
寫到這裡,我不禁潸然淚下,母親已經過世多年,如果重來一次,我不想她如此為我受累,我希望她能夠擁有自己的生活,快快樂樂的生活。
所謂“得寄”,一息尚存時,子女能夠指望得上,就已經足夠了,孫輩的人基本指望不上。
老人忙碌一輩子,何苦為了孫輩,再讓他們深陷其中,他們應該有自己的生活。
02 孩子是自己的,自己的責任自己承擔一天上班,同事聊到了她的閨蜜小寧:“小寧忒省心,大女兒剛生下不久,他們兩口子就去北京打工了,一晃孩子都10歲了。這次生完二胎,她往老家一扔,又要走了,你看人家多省心。”
真的省心嗎?我不禁好奇地問道:“她說的話,孩子聽嗎?”
同事大搖其頭:“她只管生,不管養,就要錢的時候,管她叫媽,平時說啥啥不聽。更別說學習了……”
曾讀過龍應臺的一句話:父母的有效期很短,只有10年。
5~15歲,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
孩子弱小,需要你關愛指導時,你不在身邊;當孩子長大後,思維行為已經成型,你再來叨叨,行使起父母的職責和權力,恐怕為時晚矣。
難和累,撐一撐就過去了。兒時的陪伴,青春期時的護航,都不能偷懶。
確有難處,週轉不開,需要老人雪中送炭,老人大都會義不容辭;但只是稍有辛苦,為了自己逍遙快活躲清閒,便將老人推到第一線。
不想付出,只想收穫,將責任推出,假手於人,就想收穫一個稱心如意的孩子,恐怕很難。
看見的是“逆反”的孩子,看不見的是心理上的“鴻溝”。
03 一家人共歷風雨,才是生活本真模樣所謂過日子,就是一家人相守,酸甜苦辣共同體驗。
一人在千里之行,披荊斬棘,櫛風沐雨;而另一人,小驢拉磨,刷劇、打遊戲。一人為了這個家,委曲求全、任勞任怨;而另一人,甘心做巨嬰,昏天黑地。
久而久之,見識不同,出現了分歧;格局不同,出現差距;付出不同,難解甘苦。沒有共同的經歷,沒有共同的體驗,難免心生怨懟,相看兩相厭。
如此這般,夫妻紛爭不斷,孩子又怎能有個安穩的家呢?
身為夫妻,共承擔、更進退,才是最好的相處之道。
身為父母,更不能一切代勞,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就應該給予他機會,讓他出門去歷練。
正如電視劇《有翡》中所說:
當你長大成人以後,所有扶著你的手,都會慢慢離開,你得自己經歷無數的坎坷,你覺得你的命運懸在刀尖上,每時每刻都不能鬆懈,但你可知道,這已經是世上,最大的幸運了。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長遠。
愛孩子,愛家庭,最應該做的,就是自己的責任,自己承擔,不要假手他人。
(謹以此文,獻給“大孩子”和小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