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過年回家,單身的你被父母催婚催相親了嗎?
對於正處婚齡的男男女女來說,過年可以沒有年味,但一定會有父母的催婚,這簡直成了過年的一項新傳統。
但你若觀察得仔細,家有兒子和家有女兒,父母的催婚方式還是不同的,如果再細究一下原因,就頗有趣味了。
催婚兒子:沒錢時候催得緊,有錢之後讓慢慢挑
我哥26歲時家裡人開始催婚,爸媽還動員親朋好友給他找相親物件。我當時還納悶,我哥25研究生畢業,工作還沒立穩呢,幹嘛這麼著急找女朋友?
後來等我哥過了30歲,月薪在這個二線城市能拿到2萬,遠超當地平均水平,並且也付了首付買了房時,爸媽倒沒有那麼心急了, 說“不著急,好女孩多的是,慢慢挑別馬虎。”
我當時就很疑惑,我哥沒錢時爸媽催得緊,有錢了反而不緊張了,啥原因?
後來經我哥分析我才知道,家裡只有我哥這麼個兒子,爸媽和我哥就是利益共同體。我哥沒錢時,爸媽希望我哥能透過找“優質”物件能夠實現小幅階層跨越,所以才這麼著急催婚。但等發現我哥自己能夠過得很好,也積累了一定財富,並且肉眼可見地能將財富滾雪球之後,出於對我哥利益的考慮,自然不希望隨便一個女孩嫁進來將我哥的財產給“分”了。所以才讓他“慢慢挑”。
可見,在對兒子的催婚問題上,父母的用意很明顯。他們和兒子的利益是捆綁在一起的,預設的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當兒子沒錢時,父母希望兒子“榮”,透過和條件好的女孩相親結婚可以實現,於是就著急催婚。當兒子有錢了,父母特別不希望未來的兒媳婦來領走這份榮光,於是就勸兒子“慢慢挑”。
催婚女兒:有錢沒錢都死命催,甚至“哪怕結了再離也行”
當然,在對待女兒的婚姻問題上,父母的態度又不同。他們不管女兒有錢沒錢,只要年齡“大了”就死命催。我閨蜜曾被父母的催婚煩到不行,痛斥“難道我閃婚之後再閃離你們才高興?”閨蜜爸媽居然回答“那也比待在家裡永遠做老姑娘強!”
閨蜜滿臉不解,父母為何這麼急著催婚?還總拿她和弟弟相比,把弟弟已經成家生娃掛在嘴邊刺激她?
其實催婚女兒的父母,不管嘴上承不承認,心裡多少會有這麼個想法“女兒終究不會是自家人,早嫁出去早心淨”。當然父母不會這麼直白地說出來,他們會以“有個人疼你照顧你多好”“現在不相親不結婚,以後你老了怎麼辦?”的理由來表達關心。
但骨子裡,他們對女兒並沒有像對兒子一樣,把女兒的利益和自身利益捆綁,在他們心裡,自己的家兒子可以住一輩子,但是女兒,遲早是要嫁出去的,既然早晚要嫁,晚嫁肯定不如早嫁,不然待家裡多麻煩。
也正因為如此,哪怕女兒掙再高的工資,有再好的工作,在父母眼裡,剩著還是不如嫁了好。
明白了這點,你就會明白父母為何說出“哪怕你結婚後再離,也比現在單身強”。
【以上觀點你認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