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幫主在勸說百事可樂公司總裁約翰·斯卡利時問了一個很經典的問題,你是想買一輩子糖水,還是想和我一起改變世界。不得不佩服,喬幫主是一個問問題的告訴。改變世界很容易,喬幫主做到了,馬雲做到了,馬斯克做到了,但改變自己卻很難,而比改變自己更難的是改變別人的想法。當你改變別人的想法的時候,你能得到的,不只是他的錢,還有他的心。
那這麼困難的任務,我們要如何做到呢?
只要做到以下四點,你就擁有改變別人想法的能力。這個方法是最早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比爾.米勒提出來的,叫“動機訪談”在臨床的心理學實驗中,採用“動機訪談”這個方式的測試者,有80%的測試者,都願意接受改變。那這是怎麼做到的呢?
第一步:提出一個開放性的問題
第二步:傾聽
第三步:肯定對方做出改變的願望和能力
第四步:時不時的對你們的談話做出總結,檢查你們是否遺漏了關鍵的細節,最後幫助對方制定行動方案。
就這四點嗎?這有什麼難的?這也太簡單了吧,彆著急,彆著急,魔鬼在細節,你需要多多練習,才能掌握這其中的要訣。
讓我們來舉一個例子,勸說對方戒菸?
吸菸是有害健康的,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共識,可就算政府禁菸,家庭禁菸,甚至醫生讓你戒菸,很多吸菸者,還是義無反饋,該怎麼抽菸還怎麼抽菸,而且還有越勸越抽的趨勢,那我們就用剛才所說的“動機訪談”來演練一下。
在進行“動機訪談”時,你首先要明確,不是要急於說服對方,而是透過提問,傾聽來和對方一起探尋更好的解決方案,不是讓他改掉一個壞習慣,而是讓他養成一個新習慣。
首先,提問,你抽菸多少年了?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呀?還記得第一次抽菸的場景嗎?關於抽菸,你有什麼好玩的事嗎?我知道你挺煩別人勸你戒菸的,如果是我,我也煩,放心,我可不是來勸你戒菸的,我是告訴你怎麼能抽好煙還不傷身體的,畢竟,身體是自己的,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比你自己更希望自己的身體好,你說,是吧!
在提問這環境,避免質問,反問,比如,你為什麼非抽菸呀,你難道不知道抽菸容易得癌症這種問題
第二步,傾聽,傾聽是一個勸說是否成功的關鍵,你要情況你想象的一切,是的,用一顆好奇心去聽,對方是怎麼想的,每一個人的現在都帶著一個長長的過去,也許,他抽菸有理由,比如工作壓力大,比如應酬需要,比如就是不想改變,覺得我要是變了就輸了,等待,什麼理由都有可能,你要做的,不打斷,不否定,不評判
第三步,在他剛才的陳述中,找到正向的積極的資訊,加以強化,比如,看不出來,原來你有這麼多的身不由己呀,抽一支菸,會感覺好很多吧,現在,想不想抽一根,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很多人抽菸,是下意識的,這種下意識的習慣,是應對焦慮的一種方式,所以,你看,心煩就抽菸,勸得煩了,就更抽,但是如果你讓他,心情輕鬆,他反而是不需要香菸來調節的。
第四步:跟進剛才的談論,總結歸納並制定行為策略,比如,我們不需要你一下子就戒掉,這樣對你的身體也不好,我們可以每天減量先進行,每天少抽一根,想抽菸的時候,去趟廁所,想抽菸的時候,站起來,走一圈等等,替代方案。
所以,總結一下,勸說別人的方法就是,六個字,先傾聽,再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