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今早在微信群看到一篇文章《娘在,家在》,這四個字勾起大姐甜蜜的回憶。上世紀60年代初,那時的她還不到十歲,村裡沒有電燈,媽媽每天收拾完家務,等小的睡著了,就把煤油燈放在窗臺上做起針線活。大姐也坐在媽媽旁邊,幾乎每晚都是這樣。當時國家處在自然災害、經濟困難時期,資源有限,買布都是用布票,家人沒有換洗的衣服。媽媽經常是晚上拆洗完了,用柴鍋把布熥幹了再做。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應時按晌、乾乾淨淨、利利落落地,不僅身體保暖,出門別人也不小看我們。尤其是換季時節的早春,因著媽媽的通宵勞作,我們昨天穿的還是棉衣,第二天起來就換上乾淨整潔的夾衣了。到了深秋,昨天穿的還是夾衣,第二天起來就是厚厚暖暖的棉衣了。現在的我們早就為人之母了,趕上了好社會,吃不用算計,穿不用縫縫連連。但是,媽媽勤勞持家的精神始終在鼓勵著我們,媽媽對生活的熱血還在我們心裡流淌。

7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當生活瑣事柴米油鹽纏身時,你會選擇離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