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企業會失敗,許多時候不是因為它做了什麼,而是因為它想的太多,導致什麼都沒有做;人也一樣,所以對待有限的生命,不妨更大膽一些。”提到格局,我們總是會不自覺地把它和“深謀遠慮”畫上等號。在批評一個人的格局小時,我們都會來上一句“真是鼠目寸光”。但是,格局的大小真能夠簡單地和這兩個形容詞畫上等號嗎?
任正非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曾經說:“國家不能像網際網路一樣,一天牢騷怪話,也不幹活,然後動不動就搞個小目標。這是毒害青少年,青少年還要奮鬥,金錢至上的社會中,你還能刨出一種精神來,我覺得這才是留給後人的寶貴財富。”就是因為這句話,我開始對這位七十二歲的老人生出由衷的敬佩,他的大格局不僅僅體現在深謀遠慮上,還有對後人的關愛和期望。這是一種格局,也是一種境界
那麼,具有大格局的胸懷到底是什麼?我覺得應該是范仲淹的那句“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應該是周恩來總理在山河破碎、戰火紛飛時的那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還應該是北宋大儒張載的那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真正的大格局是既不辜負青春美夢又能做這個世界的英雄。一生奮鬥,一生努力,來人間一趟,總是要活出自己的精彩。心懷天下是一種選擇,能夠做出這種選擇的人,一定是擁有大格局的人。當謀慮中只有自己、只有利益的時候,不論你看得再遠,想得再多,都稱不上大格局。事實上,如果全部的深謀遠慮、全部的思量算計,都是為了讓自己得私利,那麼它將比鼠目寸光還要可怕。因為鼠目寸光不是主觀選擇,但是自私的行徑是自己的主觀意念。
當然,大格局也不是說非要你在自己都照顧不好自己的時候,還要把手裡唯一一塊能救命的麵包給別人,而是說不管到什麼時候,你都能懂得這個世界上真的不僅僅只有你一個人,這個社會中應該有那麼一點點美好和你有關。普通平凡是這個世界的很多人的狀態,但是我們可以普通,卻不可以不善良。
在經歷過黑暗,經歷過傷痛之後,依然不辜負自己,不辜負這個世界,不用最大的惡意去揣測這個世界,應該更能體諒明白別人的痛苦。如果你曾經接受過這個世界對你的饋贈,那麼你就應該拿一點微小的善舉來回饋。
所以,我們所有的深謀遠慮都必須是我們的良心和理想共同作用的結果。我們的一生實在漫長,能夠說得出口的經歷也大多乏善可陳,但是一旦想到自己擁有過“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等格局和胸懷的時候,我們可能也會不由自主地感嘆說:“我好像還算是個很不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