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類似的場景你或多或少都經歷過:
父親指責兒子:你看你頭髮這麼長,一個學生像什麼話,趕緊去剪了,這麼大了還讓家長操心。
妻子指責丈夫:你有這麼多時間用在工作上,從來都不陪我和孩子,實在很過分。雖然我沒做過你的工作,可我看得很清楚,你把精力都用在了其他方面。
丈夫抱怨妻子:你天天在家就照顧一個孩子,就不能收拾一下家裡,家裡這麼亂,還得讓我幫你收拾。
我們常常以愛的名義去指責所愛之人,告訴ta“你是錯的,我是對的,你應該作出改變”。批評他人很容易,不僅僅是父母和配偶,幾乎人人都可能把批評當作家常便飯,可是,大多數批評只是出於一時的衝動、不滿和憤怒,不但起不到教育意義,反而讓場面更混亂,事後想想也可能會後悔。
在《少有人走的路》中,斯科特.派克說:真正有愛的人,絕不會隨意指責愛的物件,或與對方發生衝突。他們竭盡全力避免給對方造成傲慢的印象,動輒與所愛之人發生衝突,多半以為自己在見識或道德上高人一等,真心愛一個人,就會承認對方是與自己不同的,完全獨立的個體。
如果愛是一種能力,那麼很多人都需要修煉這種能力。就像斯科特.派克所說,真正的愛是為了促進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斷擴充套件自我界限,實現自我完善的一種意願。也就是說,真正的愛既是愛自己,也是愛他人,在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中讓自己和所愛之人的心智都不斷成熟,而且這個過程是意願持續努力地跨越原來的界限,而不是期望自己所付出的行動得到回報(期望得到回報的是慾望)。
就像我們和某個人墜入情網,我們常常會說,我愛死他了,事實上,這並不是愛,只不過是愛的一種幻覺而已,本質是人類內在性需求和外在刺激發生作用時,所產生的典型的生理和心理現象。真正的愛恰恰是在激情褪去之後,看到ta軟弱、不成熟、不堪的一面,仍意願主動地付出行動,促使自己和ta的心智成熟,共同成長和進步。
成為真正有愛的人,需要做到:1.給予所愛之人指導,讓其變得更好 2.尊重對方的獨立性。但,這兩者之間彷彿存在一定的矛盾,雖然有時候作為旁觀者,可能比當事人更清楚,也可能有更高的道德或判斷力,但對自己對所愛之人的指導是否就是合適的、負責的存疑,如何既能幫助所愛之人同時又能保持其獨立性?
01 勤於自省 (真愛的前提是心智的自我完善)大多數人對於所愛的人,比如子女、配偶、父母,都很難保持平心靜氣的對話,正所謂最壞的脾氣給了最愛的人。我見過很多媽媽,盯著孩子學習,但凡看到孩子放鬆一下,張口就罵“就知道玩玩玩,這次考試才考了80分,還有臉玩”。很多丈夫,回到家看到沒有熱飯,隨口就抱怨“一天到晚在家都幹什麼,都這麼晚了,飯也沒做”。
捫心自問,我們常常以指責指導所愛之人,並且憑藉直覺就堅信自己是正確的,以愛ta的名義站在道德制高點,用威嚴樹立的權威高高在上,父母、配偶或者老師常常這樣,這很容易帶來不滿和怨恨,而不會給成長帶來任何幫助,甚至產生意向不到的消極後果(比如經常被父母指責的孩子可能更叛逆,經常被指責的配偶會選擇離婚)。
真愛的前提是心智的自我完善,而自省就是完善自我心智的重要方法。想要幫助所愛之人,首先必須要自省,確認自己的觀點是否有價值。真正以愛為出發點的人會經常反思自問:
我看清問題的本質了嗎?
我的動機是為對方著想嗎?
我發現了問題的癥結,還是出於模糊的假象?
我是否真正瞭解我所愛的人?
Ta 的選擇可能是正確的,我是否因為經驗有限才覺得ta的選擇不夠明智呢?
我想給所愛的人提供指導,是否出於自私?
要改變當面的局面,我應該採取怎樣的方式?
我憑什麼認為我的想法正確,可以把意志強加到別人身上?
我應該怎樣扮演支持者的角色?
自省的前提就是誠實和謙虛的態度,父母愛孩子,就必須指出孩子的錯誤,同時採取謹慎又積極的態度。他們就自我檢討,認清自己的價值觀,採取正確的方式,瞭解孩子的個性,對症下藥,恰當地教育孩子。他們允許孩子指出自己的錯誤,尊重孩子的選擇。同樣,夫妻雙方想要美滿幸福的婚姻,也要勇於直面衝突和矛盾,彼此成為最好的批評者和建議者。
想讓別人聽你的話,就要用別人能聽懂的語言;想讓別人滿足你的要求,要求內容就不能超越對方承受的限度;想讓對方有所進步,就要先自我完善,才能找到溝通的最佳契機和方式。
02 自我約束(自律的源動力是愛)越是親密的關係越肆無忌憚,正像有些人說的“你是我最親的人,在你面前我當然要有什麼說什麼”。這在我看來,就是給心智不成熟又不願成長找藉口,如果有人拿著這樣的理由傷害你(真誠的建議不算),那你大可不必放在心上,因為真愛你的人懂得自律。
愛的本質是意願,所謂意願就要將愛轉化成實際行動的具體方法,比如你口口聲聲教育孩子不要看電視,要多讀書,但轉眼自己就拿起遙控器一看就停不下來,那你的教導就不是基於真愛出發,頂多是出於家長一時的責任感。
夫妻關係也一樣,雙方負有共同的責任守護家庭,自覺抵制花花世界的誘惑,共同成就更好的自己。但如果一方努力拉扯、滋養,但另一方就是無動於衷,心智不成長,那夫妻關係遲早會破裂,就像在乾旱的土地上播種,只能白白浪費時間和精力,誰又會不停播種呢。
所有的真愛都離不開自我約束,把愛和自律結合起來,並不會把我們變得枯燥寡味,反而會讓幸福更持久,快樂更極致。因為這種方式,讓我們的心智走向成熟,心靈得到成長,體驗的喜悅、幸福感也越發真實和持久。
03 保持獨立(尊重獨立是真愛的重要特徵)真愛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愛與被愛者都不是對方的附屬品。懂得真愛的人,永遠尊重對方的獨立和成長。
很多人無法做不到這一點,導致身心痛苦,比如遺憾自己沒有上過大學的父親一定要逼迫孩子考上211、985;身為運動員的父親,逼著喜歡畫畫的兒子走上球場;身為大學教授的媽媽,逼著喜歡園藝的女兒苦讀書本。倘若孩子不能如他們所願,他們必然焦躁對抗,甚至拿出家長的權威來恐嚇,根本不在乎孩子的痛苦。
這樣的父母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延伸,孩子就像他們昂貴的衣服、漂亮的首飾、闊氣的房子、嶄新的汽車一樣,代表了他們的社會地位和生活水平,不能接受所愛之人的獨立性,給孩子的成長造成誤導,使孩子內心充滿痛苦。
紀伯倫曾經在一首詩中對這種現象提出批評: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藉助你來到這個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盡力氣將你拉開,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懷著快樂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彎曲吧
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也愛無比穩定的弓
除了親子關係,其實夫妻關係也一樣,婚姻是兩個人的結合,但一定不是合二為一,而是讓雙方同時得到滋養,推動兩顆心靈的共同成長。雙方都有責任照顧“後方營地”,都要追求各自的進步,都要攀登實現個人價值的人生巔峰。
愛使我們勇氣倍增,敢於面對任何考驗;愛使我們揹負責任,更加謹慎和沉穩;愛使我們心智成熟,相互依戀又獨立。行使愛的權利,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而是一輩子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