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曰:“ 婆媳同心 黃土成金,犬守家門門有喜;毫敷毛筆筆生花。家和人興百福至,兒孫繞膝花滿堂。琴瑟和諧 舉案齊眉,相敬如賓 秦晉之好 伉儷情深。”
有些女人從來都沒有想過婚後要了孩子的問題。她們認為,結婚後有了孩子,帶孩子應當是婆婆的事情。
而有些婆婆從來也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也是認為,兒媳生了孩子後帶孩子的事,就該自己來負責。
上述婆媳的觀點一致,她們在照顧孩子的問題上沒有任何分歧,因為他們的想法是相同的。一個負責生育,另一個負責撫養。
然而,現實中,並不是所有的婆媳都處於上述兩種觀念。
如今,很多女人不想讓婆婆帶孩子,是因為擔心婆婆用老舊的觀念和方法帶孩子,對孩子沒有什麼好處。那麼這樣一個女人如果遇到一個強迫症婆婆那就慘了,經常性的會發生一些矛盾和爭議。
因此有很多婆婆不願意幫媳婦照顧孩子。同樣的道理,假如這樣的婆婆,不料遇到一個必須要婆婆帶孩子的媳婦,那就會矛盾不斷。
宗上述情況,在照顧孩子的問題上,婆媳都應該明確自己的態度,最好提前對這個問題表態,否則,問題到了眼前兩個人的想法不同,就會造成矛盾,最後不好收住場面。
以下案例中的婆媳對帶孩子這個問題做得就比較妥善,聽聽小姑子是什麼觀點。
在哥哥和嫂子結婚之前,我經常會聽到關於帶孩子這個問題上婆媳之間經常起爭議鬧矛盾,所以我總是擔心以後我哥結婚後,我媽和嫂子會不會出現這種狀況。
然而,當我哥真結婚時,我才發現自己想得太多了,在照顧孩子的問題上,嫂子和我媽不可能有衝突,原因是我媽不願意幫嫂子照顧孩子,嫂子也是不想讓我媽幫她照顧孩子,這就一拍即合了。
有些人認為,也許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在我們的家鄉,我媽和嫂子的這種觀念已經很超前了,甚至在我們那可以說是“前無古人”了,有些是婆婆怕兒媳讓自己帶孩子,有些是兒媳怕婆婆不願意幫自己帶孩子。
也正是因為傳統環境下的舊觀念,所以當我媽在我哥婚禮那天對嫂子坦白了自己的觀念,她說:“媳婦,我沒義務帶孩子,自己生的自己帶”,周圍一陣喧譁。
當時不但別人感到驚訝,我也感到很驚訝。我認為隨後這個場面很尷尬。我想嫂子對我媽的表態肯定接受不了。
令我更吃驚的是,嫂子平易近人地接受了,並說:“感謝婆婆,我們的想法一樣,早些坦白了還好。否則,以後你要求照顧孩子,我堅持不願意的話,會起爭議和矛盾!婆婆按理來說就沒有照顧孩子的義務,做媳婦的更是沒有理由去要求婆婆來幫忙照看孩子。
隨後我媽說更是令人震驚,“最好我們都有相同的想法,不管怎樣,我們沒必要在乎別人的做法。當年我就是沒有靠婆婆幫我照看孩子,從頭到尾都是我一手培養孩子長大。我認為這樣很不錯!你大可放心,孩子我幫你照看不了,你也不用擔心我養老的問題,我早已安排妥善了!”
之後,我才豁然開朗,難怪我媽很久以前就給自己買了保險,原來我媽套路還挺深。經她這麼一說,我就明白了:她為自己買的保險不需要等到60歲就能領到養老金了,每個月都能拿到一些錢呢,有錢就是任性啊,這樣自己有了保障,也不用望著哥嫂的臉為她養老了。
我媽和嫂子的觀念,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無意間我也開始為自己規劃人生,如果採取她倆的觀念去實行自己,那就是兩全其美了,不但不用擔心沒錢花,而且關於誰照看孩子這個問題有了很好借鑑,等我結婚的時候,必須要找個類似我媽這樣的好婆婆。
情感建議:
上述案例中講到的婆媳相處方式,對於大部分人而言覺得很新穎,也會誤導很多人的觀點,類似於這種相處方式早就有了,只是很少有人去正面的關注它。
其次,就是照看孩子和養老這個問題,只要按合理的做法,用心去對待,一定可以相安無事的。
剛結婚的夫妻,條件達不到,沒必要急著先生孩子,等各方面條件成熟了,再生也不遲,這樣就可以專心撫養孩子,對自己也好,對孩子也好,而且還不用再去打擾婆婆的生活。
婆婆也是如此,你的孩子成家後,就不要再去操心孩子們的事。以後的日子多考慮自己的養老生活,提前有了自己的計劃,你也不需要再去依靠孩子們為你養老,彼此都能做到各自為安。
父母和孩子,在各自規劃下相安無事的前提是,還要互相照顧,這樣才能達到一個最佳的和諧狀態,如果大家在閒暇時間,也可以為自己將要面對的未來,做一次規劃,不管你是什麼身份地位,甚至是處於職場,都可以用心去合理的規劃定位自己,能有效的避免很多尷尬和不愉快還有矛盾。
圖片源於網路:與內容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