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夢裡花落知多少。
那個窮人家的孩子在歲月流逝中已經四十不惑,經歷了太多,明白了太多,坦然了許多。最喜歡躺在陽臺的藤椅上,不再看尼采的書,因為過了那個年齡。身邊常伴的是固定的兩本雜誌,《讀者》《意林》,偶爾有《青年文摘》《小小說》的加入。眼花了,不容許看更多的書,洗盡繁華,留下的是淡淡的書香味道。恍然中,做了個夢,思緒回到了先前的時代……
小時候,家裡窮,兄妹七個,出門沒有完整的衣服,長得像男孩的我頗受父親的愛憐,常常坐在父親的飛鴿牌腳踏車前座橫樑上陪父親進城。當時的大荔縣城南大街比較紅火,每次進城必過南大街。記憶中父親總是把我放在擺書攤的老人跟前,自己去辦事,而我則乖乖地看完一本又一本小人書(相當於現在的老夫子系列)。
當時是這樣的,縣城裡閒著的老頭,端一個小椅子,手搖一把蒲扇,面前鋪一張大約一平方米正方形的塑膠紙或者用過的尼龍袋子,上面擺一些小人書,整整齊齊,五分錢一本隨便看,大約有三四個這樣的書攤。上小學的我經常圍在書攤前,看完一本又一本。父親只給幾毛錢,沒錢看了就等父親。我圍在書攤旁邊,看小人書的書皮插圖想裡面的故事內容,有時候拿著一本書看了一遍又一遍,故事情節記得滾瓜爛熟,回家講給村裡的小朋友,比如《野火春風斗古城》《一雙繡花鞋》《保密局的槍聲》,講得頭頭是道。最自豪的是,夏日月光下,四五個小夥伴圍著我,我比手劃腳講得聲情並茂,連乘涼的大人都誇我聰明,這大概給我後來成為一名優秀的高階語文教師奠定了基礎。從小口才好,記憶力好,孩子王的意識潛移默化中形成。
上了中學,那刻骨銘心的讀書生活,至今想起來都忍俊不禁,一次一次講給我那些不愛看書的學生們。那年月,只要能吃飽就不錯了,只要能穿上不帶補丁的衣服就很好了,誰還有錢給孩子買書。當時我上初一,班上有一個商品糧戶口的男孩子,那時候班上有一個這樣的同學可真了不得,長得白白淨淨,很文氣,但我不喜歡這類男孩子,他就坐在我的前排。窮人家的孩子什麼課外書都沒有,就是課本上的內容,學呀背呀,不像現在的孩子,參考書多於課本,我那上高中的兒子,就高二年級物理就配了相應的四套參考書。一本課本,一學期就這些書,翻爛了,讀薄了,知識全融化在自己的大腦裡,比現在的電腦還管用,幾個窮孩子,你爭我趕,一個比一個優秀,到現在一個比一個出息。
我喜歡看商品糧男孩的書,他爸爸在當時的鄉鎮上班,那時還叫公社,在他那裡,我看到了兩本課外書,一本《少年文藝》,一本《兒童文學》。那時候,喜歡看書的我,沒有錢買書,只能看他的書,但他從來不讓我們看他的書,還罵我們,這也是我不喜歡他的另外一個原因。看著自己身上補丁衣服,看著他光鮮的樣子,我們也懶得計較,他有時候還顯擺,故意氣我們。每次書來,也不知道是我多心還是他有意識炫耀,我看不成書,卻能知道新一本書來了,那種欲罷不能的感覺至今記憶猶新。
於是乎,放學後,我不回家,讓同村的夥伴捎來兩個饃夾菜,等同學們走完,偷偷躲在教室裡看書,先把精彩的看完,剩餘的再逮住機會細細看,那一年,商品糧男孩的兩本雜誌伴隨我度過快樂的初一。初二分班了,就再也沒有看見所謂的課外書。到初三,慢慢有錢了,物理學習不好,就訂了一本《中學生數理化》,那本書讓我的物理分數提高很快,考上重點高中的姐姐送我一本《中考英語指南》,由於分了三次班,加上自己的外向,朋友較多,我比別人看到了更多的書,開闊了視野,在恩師的建議下,毅然而然地報考了師範,成為我們那一屆唯一考上師範院校的女孩子(當時考上三個,兩個男孩),現在想起來自豪之情溢於言表。
每天看書是作者的習慣(本文圖片由高華麗提供)
到了大荔師範,在圖書館看見那麼多書籍,高爾基的那句名言“我看見書猶如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應驗了我當時的心理。知識改變了命運,是的,我經常給我的學生說,老師沒有美麗的容顏,但老師用知識武裝自己,充實自己,用笑臉妝點我並不漂亮的容顏,也許知識讓我談吐優雅,為人寬容,很多的積澱沉在骨子裡,成為一個儒雅的人,再也看不見年輕時的浮躁與狂熱。
兩年中文系的進修,讓我奠定了今後的教學路程,一個時刻為國語而奮鬥的語文老師。林黛玉賈寶玉的愛情、魯智深的豪爽、孫悟空的火眼金睛、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讓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葛朗臺、敲鐘人、安娜·卡列尼娜,從每個人物的身上吸取了很多精華,鞭策自己,假如生活欺騙了我,我依然是活躍在講臺上那個快樂的孩子王,用知識的精粹把自己裝訂成一本無字的書,來傳授給我可愛的學生,鞭策他們健康成長。
一年一年的教學生涯,一年一年不同的面孔,不變的是三尺講臺,變化的是我們的理念。我們的孩子再也難以靜下心來品讀“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裡呢?”
網路給了他們答案,手機給了他們資訊,參考書給了更全面的詮釋。我多麼希望我這本無字書和文字結合起來,使得我們的孩子多份思考,多份冷靜,用獨到的眼光品味中國語言的魅力,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長江後浪推前浪。我相信,我們的孩子會理智地站在時代的前列,靜下心來,讀幾本好書,用“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的境界充實自己的人生。
夢醒書落,陽光暖暖地灑在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