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好奇心,驅使人不斷認識、瞭解外界,包括自己。好奇心使人對了解並理解和掌握眾多事物的特性產生慾望,不斷與之相處且加以利用。好奇心也讓人對了解、探尋自身個性特點和能力限度等產生慾望,使得人在生活中不息思考和創造。
我想,人類各種本性並不存在哪一種天生不可取,好奇心也一樣。好奇心讓人對世界始終保持濃厚的認知、探索興趣,是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原動力。它使得長久以來,人類具有與同類、與他物共生髮展的一面。但好奇心過強,也給人類社會帶來諸多負面影響和傷害,比如對他人隱私的窺探與不尊重,科技發展中那些違背常理的研究和發明……除了名利驅使,想必少不了好奇心過強的因素。
好奇心引發好勝心。比如剛剛講到的對他人隱私的窺探與不尊重,基於一種什麼心理?除了對他人私密之事即自己不瞭解的事感興趣的原始好奇心理,還有希望看他人困窘以顯示自己“正常”、希望他人弱小以顯示自己“強大”的微妙心理。這種心理的目的很明顯就是從中尋獲“我比你好,我比你強”的自我安慰。
好勝心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表現就是嫉妒,其根本動機是尋找自我存在感,即企圖引起他人注意、重視,在他人內心佔據一定位置。面對人人都有的嫉妒心,人人都想刷取的存在感,不同的人表現方式不同。比如一個人看到別人在某個方面比自己強時產生不同程度的嫉妒,此人可能會有兩種表現:一種是對該怎麼對待這種嫉妒心理有很強的意識,認為嫉妒他人,就要努力增強自身的素質,提升自己的能力,而非用一些手段打擊報復甚至汙衊陷害他人。選擇不從別人身上找尋存在感,而是多從自己身上去獲取。一種則剛好相反,任其嫉妒之情發展、蔓延、擴散,為了體現自己的“好”和“能”,不惜傷害他人,自己卻從不覺得不對勁,正如日本作家宮部美雪《火車》裡所言:“有一種做壞事的人從不會覺得自己做的是壞事。”嫉妒在正直的人這裡,是自我發展、完善、進步的鏡子和動力,而在心術不正者那裡只會助養其小人之心。
人要對萬事萬物保持好奇,但更應該對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保持好奇,只有這樣,才會去探尋、審視和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哪些可取哪些不可取,該發揚的發揚,該避免的盡力避免,才會真正有益於人類自身的發展和社會文明的進步。
人有好勝心,但好勝的目的不是為了戰勝他人和外界事物,與好奇心的目的一致,即“不斷挖掘和完善人的本性”,使之能夠恰到好處地展現於外,減少因嫉妒心、操控欲等帶來的彼此傷害和殘殺,減少因妄自尊大造成的對外物的傷害甚至毀滅。
大道至簡,有一句話說得好:“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無論對個人還是人類整體而言,勝於他者非強者,勝於己者乃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