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小語# 實驗人員找來100位正值青春年華的大學生,男女各半。然後製作了100張卡片,卡片上寫了從1到100總共一百個數字。
單數的50張卡片給男生,雙數的50張卡片給女生。但他們並不知道卡片上寫的是什麼數字。
工作人員將卡片拆封,然後貼在該大學生的背後。
實驗規則:
1. 男女共100人,男生單數編號,女生雙數;
2. 編號為1~100,但他們不知道數字最大的是100,最小的是1;
3. 編號貼在背後,自己只能看見別人的編號;
4. 大家可以說任何話,但不能把對方的編號告訴對方。
5. 實驗要求:大家去找一個異性配對,只要兩人加起來的數字越大,得到的獎品越高,獎金歸他們所有;
6. 配對時間有限。
這個實驗設定很簡單,就是要男女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異性,爭取能湊到最大的總和。
實驗是有獎金的,獎金金額為編號總和翻10倍。比如,83號男生找到了74號女生配對,那麼兩人可以獲得(83+74)*10=1570美元的獎金。但如果2號女生找到了3號男生配對,那麼兩人只能拿到50美元了。
實驗開始:由於大家都不知道自己背後的數字,因此首先就是觀察別人,很快分數高的男生和女生很快被大家找出來了。
例如,99號男生和100號女生。
這兩人身邊圍了一大群人,大家都想說服他們和自己配成一對。
是的,有些人天生就自帶“女神”/“男神”光環……誰都想和最好的“女神”/“男神”配對。
但人類的一夫一妻制決定了,人不可能同時和N個人配對,因此他們(高分者)變得非常挑剔,他們雖然不知道自己的分數具體是多少,但他們知道一定是比普通人的要高。為什麼?從這些追求者們殷切的眼神中就能夠看出來。
自小是女神的人為什麼被外界看起來更加“高貴冷豔傲慢”,是因為從小到大她們被太多形形色色的男生追求。追求者太多,哪有時間去一一好口相向?只能高冷豔一點把不合格的拒之門外才是最佳策略。
那些碰壁的追求者迫於無奈只能退而求其次,原本給自己的目標是一定要找90+的人配對,慢慢地發現80+也可以了,甚至70+或者60+也湊合著過了。
但那些數字太小的人就很悲催了,他們到處碰壁,到處被拒,被嫌棄。
據一位學生事後表示,在參加了這場遊戲之後,他對人生的理解都有了不同……因為他在短短几小時裡就感受到了人間的冷暖——他們背後的數字太小了(基本都是個位數),要找一個願意配對的人簡直是難上加難。
最後他們想出來的辦法無外乎兩條路:
一是大家自己找個差不多的湊合湊合算了,比如5號和6號倆人配成一對,雖然獎金只有110美元,那也好過沒有。
二是和對方商量,如果你願意和我配對,那麼拿到獎金的時候就不是對半分,我願意給你更多,比如三七分或四六分等等,或者事後再請你吃飯,雖然請客吃飯花的錢肯定多過獎金數額,但是找不到人配對實在是太沒面子了。(這個在現實中就有交易婚姻:交易條件包括房子、財產、其他物質不等、代際婚姻、假婚姻等)經過了漫長的配對過程,眼看時間就要到了,還有少數人沒有成功配對,這些人沒辦法了,只能趕緊草草找人完成任務。因為單身一人的話是拿不到獎金的……
最後的倒數階段,沒有配對的都胡亂找了個人。當然也有堅持不配對,單身結束遊戲的大學生。
實驗結束,心理學家發現,絕大多數人的配對物件其背後的數字都非常接近自己的數字,換言之中國古人說的“門當戶對”還是很有道理的。比如55號男生,他的物件有80%的可能性是50-60之間的女生,倆人數字相差20以上的情況非常罕見。你們猜100號的女生的配對物件是誰?好玩的是,100號女生的配對物件竟然不是99號男,也不是97 或95,竟然是73號男生,兩人相差了27!為什麼會相差這麼多?
原來100號女生被眾多的追求者衝昏了頭,她採取的策略是“捂盤惜售”(因為她並不知道100是最大值,也不知道自己就是100號),她還在等待更大數字的男人,等到大家都配對完畢,她終於開始慌了。於是她在剩下的男生裡找了一個數字最大的,就是那位73號幸運兒。她最後也嘗試過去找90+的男生,但是人家都已經有女伴了,讓他們拋棄現有的女伴跟她配對並不現實,何況已經配對了他們不會為了這點錢而損自己名聲。
從中我們還可以總結出很多經驗:
1、因為人太多地方太小,你並不可能跑去看每個人背後的數字;(空間,圈子,地域限制)
2、你只要看誰邊上圍著的人多,誰就是數字較大的人,而那些身邊孤苦伶仃門可羅雀的人,肯定是數字小的,透過這個方法你可以立刻篩選出目標物件;(多數決擇,光環效應)
小數字的人追求大數字的人一般都很辛苦,因為要大數字的人接受小數字的人總不是那麼甘心,因此追求方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行,但更大的可能是你再怎麼努力,對方也不理你。
3-這場心理學實驗完全就是人類戀愛行為的實驗簡化版。
我們每個人在遇到一個異性的時候,出於本能的就會開始評價對方的價值,這完全是下意識的。但人類的價值非常難評估,沒有誰會把數字貼在自己的背後,人們還往往會故意誇大自己的價值。至於誇大的手段、浮誇的工具各種各樣。
我們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人也遠遠超過了100 個,我們面臨的是一個更加複雜的環境,這讓我們做出決定的難度成倍增加。正因為選擇的難度很大,因此人類進化出了一些很簡單的指標。比如,我們更傾向於基於別人的判斷來決定自己的判斷。
實驗讓我們知道,如果愛情是一場精確的匹配遊戲,最最重要的是你自身的價值有多高(即背後的數字大小),而你採取什麼辦法去戀愛可能都是次要的。但和這個實驗有個很重要的不同就是:人類社會實在太複雜了,一個人的價值並不是那麼容易就能體現出來的,而且我們很難去判別一個人的價值。
還有一點就是,我們每個人眼中的價值標準都不一樣,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這麼多元的愛情。張生與崔鶯鶯,白瑞德與郝思嘉,羅密歐與朱麗葉……這些故事代代傳頌,足以證實每個年代都有在世人看來“不可能”的愛情正在發生。這裡的世人是誰?就是那些“大多數人”,這個社會的風潮是由這些“大多數人”去決定的,所以當你看到社會的價值傾向時,你看到的就是大多數人的標準。但大多數人的就一定是正確的嗎?他們也許都不自知該用什麼樣的標準來對待愛情。
人云亦云是他們大多數人“發表意見”的最佳策略。對某些鄰居三姑八姨來說,婚姻就是一樁買賣,女人是有折舊率的,所以越早嫁出去越好;男人對女人的選擇是租賃而非購買……
其實,作為理性的經濟人,這可能沒錯。婚姻本質就是一種利益交換,就像經濟學裡所有東西都可以量化,用等額的貨幣來取代。但是我們都是有感情有弱點的動物,婚姻的神奇在於,這種利益交換有時候是不對等的,而讓它不對等的原因,是我們所說的變數。這個變數叫“感情”。
一個教經濟學的老頭,曾經給學生說過婚姻的經濟學:
“姑娘,有一天一個百萬富翁向你求婚,他願意給你一切,這本來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算一下,你以為自己賺了一百萬。但同時又有一個千萬富翁看上你了,那麼你與百萬富翁結婚的機會成本就是一千萬。也就是說,如果你嫁給了百萬富翁,那麼你會虧損九百萬。”這是經濟學。
至於你,是被這些思潮所裹挾,還是有自己的愛情觀,完全取決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