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除夕了,本來打算什麼也不寫了,準備認認真真的過個年。但是昨天的文章最一句“你給這個世界一個微笑,這個世界就會給你一個擁抱”引發了很多師友的熱議。一致要求我寫一篇關於“微笑”的文章。我說:“微笑難,寫關於微笑的文章更難。”因為嬰兒每天會有不下於300次的微笑,而根據調查研究,成年人的微笑每天平均只有20次左右。不過,我是有權利寫這篇文章的,因為我每次分享《陽明心學》音訊時,短短的十幾分鍾我微笑的次數絕對不會低於20次,這也是“生命的喜悅來自於傳道分享”智慧源泉。跟隨我每天分享的學生們也有同感。所以說昨天的文章觸動了他們也是情有可原。孔子講的“色難”正應對了現代我們成年人的現狀。正是這如影相隨的慾望遮蔽了我們的快樂讓我們的微笑不能正常顯現。有時我的成長就來自於師友的追問,追的我無路可走了,就寫一篇文章來成長一下。今天我四點鐘就起床,站了樁,練了太極,發了我每天都發的《陽明心學》音訊。打開了《金剛經》的音樂,邊打坐邊構思這篇文章。
老子在《道德經》第28章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意思是永恆的德不離開,永遠的堅持正確的方向,初心不改,終始有成;復歸到嬰兒的純真狀態,嬰孩是最純真的無私的,純真到什麼程度,我們觀察嬰兒吃奶,吃飽了,多一口都不吃,絕對不貪吃,嬰兒我們是都喜歡的,喜歡的是嬰兒的純真。老子在第48章又說:“聖人皆孩之”聖人使得老百姓都象嬰兒一樣單純質樸。老子是用嬰兒的心態來加以闡述,如果人保持嬰兒的純真,那就會活的超脫,自然瀟灑。
在社會交往中,誰都願意和忠厚的人不計較的人交往,如果一個人忠厚,大度,純真,會聚集來很多欣賞的人,這就是象千條小河匯入大海是一個道理。海納百川皆因胸懷廣闊;反之,思想複雜,凡事都講究不吃虧,結果時間長了人們對你解你了,肯定會遠離你,這個道理大家都很清楚。這就好比夫妻過日子,假如男的說“老婆凡事你說了算吧”到頭來她凡事都要和你商量,因為女人的天性就有依賴的性質;如果妻子說“親愛的,老公凡事你說了算,”其實很多事情還是要和妻子商量,因為男人表面上強勢,好像可以獨擋一面,但是在危急關頭,男人很脆弱的,這是天性;無論男女都希望得到對方的體貼關愛,這說明什麼,內心需要尋求一份關愛。你可能說,這和問的題目好像跑題了,其實沒有跑題,話題還是回到純真,純真是什麼,純真是德行,是大度,是寬容,是理解,是憐憫,是慈悲,是無畏,是無懼,是樂觀,是超然,是灑脫。假如這個世界沒有戰爭,一片和平景象,人們是不是生活的很太平,戰爭是不是少數人的慾望,貪慾,掠奪;請問這有德嗎,這就是沒德,這個德字,意義真的是太奧妙了,假如他們象嬰兒一樣純真怎麼會發生戰爭,如果一直堅持這樣,那世界是不是進入高度文明時代。誰都知道戰爭是兩敗俱傷的道理,誰也得不到便宜。就是生活中如果一直守護嬰兒的純真,那豈不是美哉;就好比吃飯,吃飯就是吃飯,吃飯的時候你想做其他的事情也做不了,所以吃飯不要胡思論想,所以就有“食不言,寢不語”,因為吃飯思考會影響消化;但是很少有人能做到吃飯時候什麼都不去胡思亂想。
道家思想告訴我們,人生的幸福有兩種獲得方法:追求想要得到的事物,享受當下擁有的事物。很多人熱衷於前者而迷失了自我,卻不懂得珍惜眼前擁有的,因此總是感覺不幸福不快樂。
我們要獲得相對幸福,就是要明白幸福的標準各不相同,然後充分自由發揮自己所具有的自然能力,道法自然,這樣就幸福了。
比如說,天生我材必有用,找到我們的天賦和興趣(數學、繪畫、工藝、廚藝、音樂、語言、幽默等等),努力發揮最大潛能,努力活出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幸福快樂。
慾望是一切人類活動的起始,它使人類獲得無窮無盡的動力。但如果慾望過於強烈,就不再是有助於我們的積極力量,而成為奴役我們的消極力量。因而,陽明先生勸誡人們要針對聲、色、貨、利這些慾望下功夫,剋制慾望,保持內心的中正平和。
學生問陽明先生:“聲、色、貨、利,這些東西恐怕良知裡也不能沒有吧?”
陽明先生回答說:“的確如此。但人們剛開始修身養性時,必須要在心中將聲、色、貨、利掃除乾淨,一點也不能殘留,這樣偶然遇到也不會為其所累,自然能按照良知來順利應對。也就是說,致良知就是要針對聲、色、貨、利下功夫,只要人們使自己的良知精純光潔,沒有一絲一毫的遮蔽,那人們同聲、色、貨、利打交道,就會遵行天理自然運行了。”聲指歌舞,色指美色,貨指金錢,利指私利,這些都是人們的慾望,因此聲、色、貨、利就被視為慾望的象徵。人生在世,很難做到一點慾望也沒有,但若物慾太強,就容易淪為慾望的奴隸,一生負重前行。因此陽明先生才告誡人們要針對聲、色、貨、利下功夫,減少自己的慾望,懂得知足常樂。
從前,一個想發財的人得到了一張藏寶圖,上面標明在密林深處有大量的寶藏。他立即準備好了一切尋寶用具,還特別找出四五個大袋子用來裝寶物。一切準備就緒後,他便進入了那片密林。他斬斷了擋路的荊棘,蹚過了小溪,冒險衝過了沼澤地,終於找到了第一處寶藏,滿屋的金幣熠熠奪目。他急忙掏出袋子,把所有的金幣裝進了口袋。離開這一處寶藏時,他看到了門上的一行字:“知足常樂,適可而止。”他笑了笑,心想:有誰會丟下這閃光的金幣呢?於是,他沒留下一枚金幣,扛著大袋子來到了第二處寶藏,出現在眼前的是成堆的金條。他見狀,興奮得不得了,依舊把所有的金條放進了袋子,當他拿起最後一根金條時,看到上面刻著:“放棄下一個屋子中的寶物,你會得到更寶貴的東西。”
這個人看到這一行字後,便迫不及待地走進了第三處寶藏,裡面有一塊磐石般大小的鑽石。他發紅的眼睛中泛著亮光,貪婪的雙手抬起了這塊鑽石,放入了袋子中。他發現,這塊鑽石下面有一扇小門,心想,下面一定有更多的寶藏。於是,他毫不遲疑地開啟門,跳了下去。誰知,等待他的不是金銀財寶,而是一片流沙。他在流沙中不停地掙扎,可是他越掙扎就陷得越深,最終與金幣、金條和鑽石一起長埋在了流沙下。
如果這個人能在看了警示後立刻離開,能在跳下去之前多想一想,那麼他就會平安地返回,成為一個真正的富翁。然而,很少有人能在聲、色、貨、利面前保持冷靜、不被誘惑。貪婪地想要獲得更多,卻往往在貪婪中失去更多。
做人要懂得知足常樂、適可而止。人生如果擁有無窮無盡的慾望,得到了還想得到,就會“物極必反”,給自己招致禍患,最後不過是自己的妄想罷了。
世界上無窮盡的功名利祿,引發了人們無休止的慾望,但“名”是“實”所派生出來的次要東西,只可惜很多人追求次要的東西——名利,而忽略了真正的“實”——性命之情。
於是乎,古人感嘆道“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幸福很簡單,慾望很可怕!鷦鷯在一大片森林中築巢,不過佔用一棵樹枝,他就感覺很幸福很快樂;鼴鼠到大河邊飲水,不過喝滿肚子,也會感覺幸福快樂。它們都是佔用很少,慾望很小,又很容易滿足,因此在天地之間逍遙自在,幸福快樂。
其實人類也是如此,生不帶來死不帶走,身外之物都是假象,它們不僅不能讓人真正幸福快樂,還會給人帶來殺身之禍。
因此古人說“一不積財,二不積怨,睡也安然,走也方便”,曾國藩則感悟道“富貴功名皆人世浮榮,惟胸懷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人到了一定的階段就會忽然發現:我們無邊無際的慾望,其實是我們自己的妄想,每個人的人生所能夠擁有的東西都是很有限的。
卜算子-微笑
桃花何處去,
春光不復歸。
無邊陰霾遮望眼,
江南梨花飛。
煙雨雲水意,
猶記當年情。
古城少年言舊夢,
睜眼笑臉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