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對於農村人來說,老了之後,無非有三種居住的地方:農村老家、敬老院、兒女生活的地方。這三種生活地方,讓生活在農村的老人自己選擇,大部分會選擇老家。

人都有老的一天,或許你從來不曾想象自己老了的生活狀態。鄰里鄰居一共有5位老人,有3位獨居老人。這3位獨居老人,平均年齡85歲,兒女由於各種原因長期不在家居住,兒女都想讓父母去自己生活的城市去居住,三位老人都選擇拒絕。和她們閒聊中得知:她們拒絕的理由有五點:

一、樓房住著不舒坦。老家空氣清新,房子大、院子大、炕大,地方寬敞,進進出出特別方便。和老家房子相比,樓房空間狹小,走來走去還是那一片地方,心情壓抑。空間寬闊的地方,空氣新鮮,心情自然就敞快。

二、待在城裡太閒。對於出身農村的老人來說,種地是一輩子的事業。待在老家,有自己的二畝地,可以種些蔬菜、玉米等農作物,來來回回走動著,忙碌起來感覺日子就快了。待在城裡,每天就是吃了睡、睡了吃。有時想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兒女還不讓;有時想去城裡一些地方玩,腿腳不方便,還沒有精力。寧願自己在農村忙碌,也不願待在城裡閒著。

三、沒有可以談心的伴。待在農村,常有幾個可以談心串門的老奶奶,可以一起聊天、一起去附近的廣場逛。待在城裡,就算是有可以逛的伴,大多是城裡人,城裡人與農村人差別挺大,很多習慣和風俗都不一樣。道不同,不相為謀,時間長了,弊端也就凸顯出來了。

四、不想給兒子添麻煩。婆媳關係,尤為微妙,看似關係融洽,或許矛盾爆發就在千鈞一髮。農村老人,城裡媳婦,這婆媳關係,更不好處理。老人認為,現在能走動,自己還能幹點活,不想去城裡,更不想給兒子增添負擔。

五、我什麼都不缺。錢,有兒女給;衣服,有兒女買。兒女會經常打電話,還會隔段時間回家。在老家,住的地方寬敞,想吃什麼自己做什麼,想去誰家串門就去誰家串門,主要是心裡過得舒坦。

一句,“過得舒坦就好”,多麼簡單樸素的話語,卻概括了很多獨居老人的生活狀態。可能我們會覺得上過得不如85歲的老奶奶,下過得不如穿尿不溼的小孩。她們為什麼自我感覺幸福,因為內心極其簡單,容易滿足,活著就是幸福,簡單就是幸福。百善孝為先,作為老人,能達到這種境界,作為年輕人,還有什麼理由不孝順。人都有老的一天,希望每個人都能尊重老人,孝敬老人,常聯絡、常陪伴。願每位老人都能開開心心地度過餘生。

9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我們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