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的時候,大家生活水平幾乎都差不多也沒有存在攀比的現象,就算在人生三件大事當中的結婚成家時也沒什麼大操大辦,我記得當初我大姐結婚時,我姐夫只帶了一包煙和幾樣水果,就準備要把我大姐娶走了,看到他們情投意合家人都十分的高興,兩個有情人能喜結良緣是件天大的喜事,我老媽雖然對大姐的出嫁有些不捨,雖然大姐不是親生的,但是養育疼寵之心也不輸給親生的,她看到大姐如今已長大成人並有了家庭,她高興的親自下廚簡單的做了幾道熱菜,雙方的至親少少的幾個人圍坐在一起,喝幾杯自釀的米酒,大家推杯擲盞其樂融融,酒足飯飽後大姐夫他們高高興興的回家,這簡單的結婚儀式,既省事又不缺乏喜慶之氣氛。
本來像這樣的現象在村裡持續了很久,到我大哥將步入結婚行列的時候,我鄰居老範因為他兒女多勞力多,開荒多,種植多收入多的,在口袋裡的錢也多了起來,有了錢就有了炫富的念頭,他大兒子娶媳婦,請了全村人,辦了十多桌酒席,每桌十二道菜,他這樣在操辦,人家要去吃喜宴時得隨禮包上紅包以示賀禮,他這樣做的確是很熱鬧,的確長了他的面子,可是他這一開頭卻給那些家境較貧窮的增添了無限的壓力,還有那些要去吃喜宴的人在包紅包上也猶豫不決,紅包要包多還是包少,包多有的家庭是包不出,包少又不好意思,不去讓他請,可他請全村別人都有去只有沒包紅包的人缺席又失面子,他這一舉動給鄰居出了一個大難題。有些鄰居在背後訴說他的不是,也有些鄰居要效仿他,有一家就有二家越來越多這樣的。
我大哥當時結婚時,按當時的經濟情況是不夠請全村,但看到鄰居都這樣子請,又因我大哥是長子,父親為不失禮數也勉強請了全村人,看人家熱鬧不知人家其中的苦,由於當時還沒那種煮喜宴一條龍的班子,我們只請了一個廚師,洗菜,切菜,端菜的都要拜託左鄰右舍幫忙,請客用的桌椅,碗筷,都要向鄰居借,非常麻煩。
要宴請客人時,不是開席的時間到客人就自己到來,而是要讓做婆婆的和一個家人先去各家各戶請,再新郎官自己去請,禮數要做周全客人才會上門來吃喜宴。有人會認為請客人時人家都有隨禮肯定會掙錢,如果有這樣的想法就錯了,如果不是至親的包的錢只是幾十元而已,而且至少三個家人前去赴宴,論真算起來,有時還會倒貼錢,請客是勞民又損財的事,當客人酒足飯飽後拍著肚皮走了,留下來的殘食和垃圾還要一一清理,鍋碗瓢盆都得一一清冼,地板還要衝洗,宴客的桌椅,碗筷都要一一拿去還給人家,如全靠自己還也要還一兩天,還得親戚朋友幫還。為了圖個熱鬧把自己搞得手忙腳亂,親身經歷了這事後,我暗暗在心裡告誡自己:以後輪到我結婚,我一切從簡。
時間也過得很快,我結婚那年,我大哥說要為我操辦熱鬧點,我說大辦宴席雖掙足了面子,但是勞民損財沒必要,如要突出喜慶可以請些有至親,如堂兄弟姐妹們,表兄弟姐妹們,等就好。我的婚事有他們來慶祝就非常的熱鬧了。我大哥聽從我的建議只請了至親,雖然沒有高朋滿座的場景,但也沒有缺乏喜慶的氣氛。我的這做法也讓下一些要結婚的人來效仿。
在農村每逢喜慶的時候都鞭炮煙火齊鳴,看似特炫眼,但存在著火的風險,現在都提倡少燃放鞭炮,如為表喜慶可以改為喜糖效應,什麼叫喜糖效應呢?喜慶的日子人越多是越熱鬧,新婚夫妻,喬遷之主都可以站在自己的家門口,拿著喜糖朝著人多的地方分啊!撒啊!讓小孩歡快的追著搶著,小孩的笑聲多熱鬧,小孩的嘴真甜叫得多親切!讓老人接著糖果,老人懂事禮開口竟說吉祥話,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越傳越吉祥!這樣糖果的效應並不比放鞭炮差,鞭炮聲大會吵到老人的休息,鞭炮聲大會嚇到小孩,人家聽到炮聲不是祝福而是怨聲載道,而分發喜糖,主人心甜,接糖的人嘴甜得到的祝福語滿滿的。
大操大辦只是一時的風光,但風光過後還是和往常一樣沒什麼特別,為了更美好和諧的社會,移風易俗是重中之重,大家要懂得移風易俗既省事又不失禮節的好處,發揚下去從你我做起,相信大家共同努力能創造出一片新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