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標題,您會不會不禁思考:什麼是結盟?為什麼結盟?和誰結盟?怎樣結盟?接下來聽我細細道來。
來做心理諮詢的父母總會問我:“為什麼我的孩子那麼叛逆?”“為什麼孩子不懂我的苦心,我都是為了他好。”“為什麼我為了他(孩子)傾盡所有,他卻與我為敵?”……在古語中,有一句話叫:“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也就是說,父母認為好的東西,傾其所有的付出,未必是孩子需要的。當父母的給予不能滿足孩子需要,而父母又強加於孩子的時候,衝突就出現了。記得樊登說過一句話:“童年時你對孩子有多簡單粗暴,他/她青春期就會有多叛逆。”怎麼樣才知道孩子需要什麼?以什麼樣的方式滿足孩子的需要才是可取的?我們可以透過結盟的方式來進行。
什麼是結盟?結盟通俗一點說就是和孩子建立一個戰壕“戰友”的關係。既然形成了戰友關係,那就意味著平等和尊重;意味著把孩子看成是有獨立人格的個體;意味著能全面接納孩子,不管是其積極面還是消極面,不管是其優點還是缺點;意味著不管孩子有什麼樣的困境,父母都能和他們一起共同進退;意味著父母給予孩子最強大的後盾和支援。
結盟、支援
為什麼要結盟?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的付出是毋庸置疑的,父母的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作為父母,我們會在不知不覺中想要去“贏了孩子”,讓孩子被動服從我們的指令。此時,您有沒有停下來想一想:“如果你贏了孩子,這對孩子意味著什麼?”讓孩子成為失敗者,這是您對孩子的期望嗎?結盟的目的是促進孩子積極向上地成長。孩子的成長是一場曠日持久戰,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與孩子結盟,與孩子處於同一戰壕,用孩子的視角看待事物,以恰當的方式來滿足孩子的需求。比如,孩子喜歡吃糖、看電視、玩遊戲,當其需求強烈的時候,適度滿足比粗暴阻止更能讓孩子變得自律。一旦親子結盟,平等對待孩子,將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進行尊重,在適當的時機賦予孩子相應的權力,在共同協商的基礎上做決定(當然原則和底線是不能打破的),你會“贏得孩子的合作”。多次共贏的合作,既能滿足孩子的需求,又能讓孩子體驗到依靠自己力量的成功。日後的合作,孩子將會變得更加積極主動。同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促進了孩子能力和人格的發展。“授人予魚,不如授人與漁”也就是這樣形成的。
結盟、支援
怎樣結盟?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賦權於孩子→解決問題→與孩子一起總結和反思。兒童期孩子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心理特點,那就是“活在當下”。他們不會去考慮過去也不會展望未來,只要現在滿足了需求,那他們就是快樂的。此時,可能會與父母的認知發生衝突。比如孩子現在想看電視,但父母認為此時是學習的時間。怎麼辦?如果時間比較靈活的時候,我們可以把權利賦予孩子,在共同協商的基礎上決定看電視還是學習。如果協商的結果是決定先看電視,觀看時長和內容也需要協商,並需要孩子保證之後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如果協商的結果是決定先學習,可以略微延長學習後約定的看電視的時間,作為對學習的獎勵。不管孩子怎樣選擇,在活動結束之後都需要進行總結和反思,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總結任務的緊迫程度、任務完成效率和效果、任務和休閒娛樂活動之間的關係、怎樣能更有效地完成任務等,然後在日後的成長過程中不斷最佳化和完善。
結盟、支援
恰當滿足孩子需要的給予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養分。孩子積極向上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