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相信我們都聽過這樣一句話:懂得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曾經覺得,一些擁有很多知識理論的人,應該都很厲害吧?

畢竟他們擁有了那麼多資源和人脈,想要過好自己的生活,不是很簡單嗎。

可是,最近看到的一則影片,卻改變了我的看法。

01

原來,知道並不等於做到。

《十三邀》裡有一期,請來了中國政法大學的法學教授,羅翔。

羅翔教授提出了一個觀點:人最大的痛苦,是無法跨越知道和做到的鴻溝。

怎麼理解這句話呢?笛卡爾有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

這句話毫無疑問是對的,但我們也會因為“我思故我在”,而陷入一個陷阱之中,就是隻要我思考到了我就能做到。

可事實是截然相反的。

你曾經看到過的震撼的觀點,你思考過的深刻感受,在那一瞬間是存在你的腦海裡的。可你若是沒能及時用上,很快便會消逝。

你若一味地沉浸在自我感動之中,總認為自己知曉了很多道理,明白了很多深奧的東西,以為自己“超神”了,那你就真的“神”了。

“神”在什麼地方,“神”在了自我欺騙當中。

羅翔教授認為,像他們這些當老師的人,其實更喜歡好為人師。什麼道理都想要說給別人聽,實際上自己並沒有做到。

這是一種苦惱,我們其實很有限了,只能做自己覺得對的東西和接受它的事與願違。

換句話說,我們並沒有那麼偉大。

我們知曉了很多東西,但它只是作為資訊存在,而不是智慧。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天下的道都是用來行的。你懂得了很多知識,不意味著你擁有了很多技能。

知行合一,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

02

讀書無用,只是因為你沒有實踐

那麼,為什麼讀了那麼多書,卻依然過不好一生呢?

其實,讀書分很多種型別,有的是長期見效,有的是短期見效。

像名著經典這類,就屬於長期見效的類別。

因為你讀完一本書,很多時候是被裡面的精神內涵或人物命運所感動, 但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起作用。

它確實會融進你的血肉裡,跟著你一起前行,但你卻要很久以後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

那時候,你可能已經走過了半生,很多問題都已經隨便略過。

而關於一些個人成長,勵志管理類的書籍,則是屬於短期見效類。這些書籍有一個優點,就是能快速解決你的生活疑惑和成長問題。

但同時也有一個缺點,就是你不去做,就永遠也不會。

我曾經有一本非常喜歡的書,是古典的《拆掉思維裡的牆》。幾年前,我第一次讀它的時候,驚歎於裡面的思想和見解。

可感嘆過後,卻很快將它忘記了。後來又重讀,又再次驚歎,可最後結果還是遺忘,只依稀記得少部分內容。

這說明了什麼,像思維方法類的書籍,你不實踐內化到自己身上,是永遠不會有效果的。

就像羅翔教授說的那種幻想,我只要思考到了我就能做到,才是最大的騙局。

所以讀了那麼多書,聽了那麼多道理,我們真的有去用過嗎?

還是一直在自欺欺人,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03

其實成功,可以有很多條門路,可適合自己的也許就那麼一條。

很多方法知識,你學了不去做,到後面給你的機會就越少。

很多時候,我們怕的不是失去,而是我本可以。

得不到之物,可以牽掛一生,我本可以,也能悔恨一生。

要麼接受自己是一個普通人,要麼就為自己的夢想而暗暗努力。

而不是苦苦哀嘆,為什麼我讀了那麼多書,還是過不好自己的一生。

朋友,那能怪書嗎?該怪的是你自己啊!

畢竟舞劍是一回事,作戰是另一回事,紙上談兵永遠不能代替現實沙場。

有一句話說得很妙:聰明人聽到一次,思考十次;看到一次,實踐十次。

實踐永遠是最強者,因為書中的道理也是從現實中得來的。

學會捕捉資訊,快速敏銳思考,合理切身實踐,才是我們終身要進行的事。

想要成長,就請先接受自己是個普通人!

END

4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如果你遭遇男友分手的困局,不想分手,我建議你這3點針對性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