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小劉和妻子離婚了,周圍熟悉的人無不感到可惜。
小劉和妻子是自由戀愛的,感情深厚,小劉無不良嗜好,妻子其他地方都好,只是愛較真,事無鉅細,事事較真,較起真來,喋喋不休,沒完沒了。
小劉已無法忍受了,他需要的是妻子的包容和家庭的溫暖,可妻子無休止的嘮叨讓他精神都快崩潰了。
於是他一心要離婚,結果如他所願,在他允諾淨身出戶後,其妻子答應了離婚。
一個家庭自此解體,其中的緣由令人嘆息。
這個家庭悲劇可以用心理學上的超限效應來解釋,是其妻子的嘮叨使小劉崩潰了。
01 什麼叫超限效應?超限效應是指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
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往往會引起對方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這樣會事與願違。
物極必反,這是哲學上的一個基本觀點,凡事均有度,有度則萬事皆可成,過度則必反,這樣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02 超限效應在婚姻生活裡時有發生女人到中年,很容易情緒化,明明都是瑣碎的小事,卻因為自己看不過眼,過度操心,太過嘮叨,讓身邊的人很嫌棄你,很討厭你,甚至遠離你。
太過嘮叨,就會在無形中降低身價,就會讓自己失去氣度,就會給自己造成許多消極影響,就會讓周圍人選擇遠離你;
帶著嘮叨生活,就會讓自己活得吃力不討好,還會讓家庭的幸福感降低,親人不願意跟你交心。
幾米說:“不要在一件彆扭的事上,糾纏太久,糾纏久了,心會煩,會痛,會厭,會累,會神傷,會心碎。“人,生到世間就是渡劫,人生從來沒有過不去的坎,沒有扛不過去的苦,只要把心態放正,把心情調節好,開開心心的去生活,在困境中不墮落,在順境中不張揚,淡然的笑對一切,以簡單的心擁抱生活,心情自然會變輕鬆,心靈自然能得到淨化。
03 超限效應在家庭教育中也時常發生當孩子不小心犯了一個錯誤後,有的父母會死纏著不放,生怕小孩忘了,生怕小孩重犯。多次反覆地提起這事,飯前提,飯後提,睡前提,早上一醒就提。
搞得小孩頭疼,提一遍二遍時,小孩自覺內疚,勉強接受;提第三遍第四遍時,小孩就會產生牴觸情緒,甚至產生逆反心理:“你不讓我做,我偏要做。”
正確做法是,認認真真地提一次就行了,下次如果再想提的話,可以變換一種委婉的說法,如正話反說、旁敲側擊等,但次數不宜多,次數多了,就令起反作用,孩子可能直接和你頂嘴反駁了。
孩子需要自尊,教育孩子一定要做到高情商,要有度,孩子改正後,記得及時給予獎勵,要知道,鼓勵永遠比批評更有用。
總之,避免超限效應,才會讓小孩聽得進去。
04 超限效應在職場上也時有發生工作上難免會出現錯誤,錯誤的形成令人遺憾,上級如果對這個錯誤耿耿於懷,反覆提及,會上提,會後也在提,就會令下屬感覺不快。
錯誤發生並發現後,下屬會自責、內疚,一次的批評教育應該就夠了,切忌重複的多次訓斥。
當上級持續不斷的給予批評後,下屬會沮喪、憋悶、爆發,他會破罐子破摔,他會當面頂撞,甚至會辭職不幹。
餘世維曾經說過:“聰明的管理者不會讓員工覺得他在管人。”對下屬平時多關心、多愛護,下屬工作出現差錯後,應該抱著積極、包容的態度,友善地處理好這些問題,指出問題給予批評時就事論事,切忌扯出過去已經處理過的問題,切忌反覆、沒完沒了的批評,點到為止就好。
這樣做了,才會讓下屬心服。
05 結語在生活、工作中,我們要對超限效應給予足夠重視,積極主動地做到:不以自我為中心、注意談話方法、注意“度”的把握、積極換位思考。
只有這樣,才能預防超限效應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