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位在中學任教的朋友李明給我吐槽:
昨天下午李明沒課,在辦公室坐久了,就在校園裡面溜達。
溜達到一間教室前時,他聽到裡面正在上物理課,學校的王老師在給同學們講平面鏡成像的內容。
李明上學的時候數理化都學的特別好,目前在這所學校裡面任教數學。
他站在視窗聽王老師在讓同學們根據鏡子裡鐘錶的時間來判斷現實中真實的時間。
王老師不停地同學們重申著:鏡子前面物體的左右方向,和鏡子裡的像剛好是相反的……
因為鐘錶上具體的時間點數不是用數字來表示的,李明在視窗聽著王老師講的挺費勁,學生們聽著也很費解。
李明一直等到這節課下課後,物理老師走出教室,他迎上去興致勃勃地說:
“王老師,我知道一個好的辦法,可以讓同學們在一秒鐘之內判斷出鏡子外真實的時間是幾點幾分?”
“你什麼意思?”
李明萬萬沒有想到,同事王老師立馬給他耷拉著臉說:
“我在這所學校教物理都教了多少年了?我教的學生中考名次哪次給咱們丟臉了?
哪年中考的時候,物理給咱們學校拉成績了?
您要是質疑我的水平,可以告到校長那裡去呀,沒必要在我這裡說什麼風涼話。
我完全服從上面的領導,如果領導說我能力不行,我抬腳就走人。”
“不,不,王老師,我,我不是這個意思,我的意思是說......”
“意思是說什麼?”
看著王老師自傲的不得了的表情和不容置疑的態度,李明就把要說的話嚥到了肚子裡,笑著給王老師說:
“對,您的教學水平確實一直遙遙領先,我只是給您開個玩笑而已。”
最後,李明問我:
“你說這個人對自己自信到自傲的地步了,還有再提升的空間嗎?”
我說:
“沒有了,一個一點都不聽取別人意見的人,怎麼可能還有進步?”
有一句諺語是這麼說的:
“要想有天大的智慧,不要有黃豆大的驕傲。”
不斷進步的人,當聽到一個或從書上看到一個與自己現有觀念相左或對自己現有知識提出挑戰的觀點時,是不會先急著去否定它,而要去了解它,去求證它。
只有這樣,我們的學識和見識才會提升。
像剛才提到的王老師,自以為自己的教學水了得,不聽任何意見,這樣做,除了讓自己固步自封,一步一步落後於別人之外,不會再有別的收穫。
李明告訴我,他要給王老師說的建議是:
要根據鏡子裡的像判斷真實的時間是幾點,其實很簡單,就讓同學們把試卷拎起來,從它的反面看,看到的時間是幾點,那實際的時間就是幾點。
看看,這個讓同學們認識平面鏡裡的鐘表時間,是不是比王老師教給同學們的辦法要輕鬆多了?
王老師把李明的好意提醒當成了挑釁和侮辱,因此,他失去了一次學習的機會,失去了一次給自己的專業性錦上添花的機會。
紅桃K皇后說過:
“我要努力奔跑才能保證自己停留在原地。”
如果你以為自己已經是高不可攀的高峰了,那無疑是最蠢的自我封賞,愚不可及的自我膨脹。
真正的高山不拒土粒之小,就像江海之所以為百穀之王者,以其善下之。
2
聰明的人是不會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的,他們明白生活中處處有學問,處處有高人。
小花和婆婆一起去醫院,給兩歲的兒子看病,兒子高燒三天了,讓她揪心不已。
今天也是第三天來醫院。
一進醫院大門,迎面走來一個花白頭髮的老人,老人精神矍鑠,無意間一瞥,看到了小花懷裡抱著的孩子,隨口一說:
“該吃點洩藥。”
朋友的婆婆沒有理會,繼續往前走,小花卻把孩子遞給婆婆,說:
“媽,您先帶孩子上去,我辦點事,馬上就來。”
小花說完就去追這位老人了,追上後,才知道老人是這所醫院的中醫兒科專家。
老中醫看著跑過來的小花,詢問了一下孩子的病情後,給她說:
“孩子積食了,拿點益生菌和洩火的藥就行了。”
返回到醫院大廳後,小花的婆婆已經從醫生那裡開出了方子。
小花沒讓婆婆給孩子拿西藥,直接回家從小區門口的藥店買了老中醫推薦的兩種藥。
吃了藥以後,孩子第二天拉出了黑色的大便,隨後燒也退了下去。
兒子的病好了,小花又跑到醫院,特意找到老中醫,表達了自己的滿腔感激。
小華接著又向老中醫請教了別的關於小兒疾病方面的問題和解決辦法,她利用空閒把這些問題寫了一篇文章,發到了網上,結果引起了好多寶媽的追問。
後來,他們的交流群從一個擴充套件到幾個,幾十個……
老中醫把交流群講課收入的一半分給了小花,他說:
“如果讓我把錢都拿了,那就太委屈你了,本來這些群是你建起來的,我是利用了你給我的方便,賺取了金錢和名利。”
而小花說:
“是您的經驗救了我兒子,給了這麼多寶媽寶貴的識別孩子疾病和解決疾病的辦法。
我只是把她們召集了起來而已。”
如果小華也像本文開頭提到的王老師一樣,她或許會把老中醫的那句話充耳不聞,甚至還會在心裡悄悄地罵一句:
“多管閒事!”
那樣的話,或許小花的兒子還要多遭受幾天的罪,大人也跟著揪心。
能達到如今這樣雙贏的局面,源於一次偶然的相遇,源於老中醫脫口而出的的一句話,更源於小花的“聽者有心”。
世界就是這樣,成功永遠屬於那些有心的人,屬於那些勤於好學的人,屬於那些懂得感恩的人。
這就是傲慢和謙虛的區別。
3
曾國藩對“傲”有獨特的見解: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這是曾國藩的經驗之談。
初入仕途的曾國藩也是高傲的,他的傲氣不僅體現在臉上,還體現在他的語言中,這讓他在官場步步維艱,處處碰壁,面臨一再失敗的局面,不得已以給父親守孝的理由回到湖南老家。
在此期間,曾國潘又見到他一生只見過三次面,卻每一次都給他人生有非凡指導意義的道人陳廣敷。
陳廣敷讓曾國潘明白了“大方無隅”、“大音希聲”、“大巧若拙”的道理。
真正的智慧是擺脫了“傲”的,臉上的“傲”和心裡的“傲”都一掃而空後,人生的高度就會驟然升高。
明白了這些道理後的曾國藩,重新步入仕途,改變了自己以往魯莽和驕傲的行事方式,變得低調、謙虛又溫和,最終成就自己,成就了湘軍,讓大清朝以更長的壽命謝幕於歷史。
別林斯基說過:
“真正的和偉大的東西都是淳樸而謙遜的。”
因為驕傲的兔子跑不過謙虛的烏龜。
4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一代才女李清照對楚霸王項羽的惋惜之情穿越歷史,流到現今。
每當讀到這句詩詞時,我也潸然淚下,淚目中看到了那個在生命最後關頭還在證實自己勇敢和能力的一代梟雄。
可惋惜和淚水挽救不了項王的悲劇,我們只能從悲劇中吸取經驗教訓,讓歷史不再重演。
項王有體魄,有本事,更有從不膽怯的勇氣,可他偏偏沒有接受意見的虛心。
沒有虛心,傲氣就佔了上風,項王的傲氣遍佈全身,深入骨髓。
以至於生死關頭時,他自己都不能接受這個現實,他只能錦衣還鄉,豈能逃命而歸?
所以,項王放棄了那一葉扁舟,送上了自己的項上人頭……
王陽明說:“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不高估自己,永遠做那個謙虛好學的小學生,讓純真永在,讓求知慾和好奇心永不泯滅。
人,要有傲骨,但不可有傲氣。
對別人敞開心扉,就可以擁有別人的學識。
對書本敞開心扉,就可以暢遊知識的海洋。
對世界敞開心扉,就可以擁抱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