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這種馬後炮現象屢見不鮮,但最不可忍受的就是婚禮當天提出如此過分的要求,明明彩禮等事宜都應該在結婚之前商討好的事情,卻非要放在結婚當天再生事端。依我來看,男方果斷退婚是再正常不過的結果,至於事後男方女方發展如何,同這件事情當然沒有必要的聯絡,沒有誰離開誰會過不好,但凡具備積極向上的心態,過好生活不成問題。
之前在好看影片看到過一則街頭採訪影片:男女雙方已經訂婚,而且男方按照女方的要求,也已經單方面承擔了一套樓房的負擔,看得出來,女孩也特別喜歡男孩,但男女雙方最終卻沒有在一起。原因和題目類似,女方母親在結婚之前額外提出了18.8萬的彩禮,這讓本不富裕的男方頓時便覺得沒有必要繼續下去了,而女方也一直在以二人感情作要挾,沒辦法,只能分道揚鑣。
(一)家人的意見能不能不要強加到子女身上?這也是之前聽身邊朋友說起的事情,原本認為這種現象只能在訪談節目中看到,卻沒想到訪談節目當中的現象就在自己的身邊。男孩和女孩是高中認識的,大學儘管是兩所學校,但異地戀也堅持了下來,直到大四那年實習,兩人憑藉著5年的感情,果斷的同居到了一起。男孩在畢業分配的一家醫院,女孩在醫院附近的學校。
女孩當初能夠做出“選擇實習學校,選在男孩實習醫院的附近”,這對於男孩來說,確實算得上是一個驚喜。畢竟二人異地戀三年,直到大四二人終於能夠有了同居的機會。女孩家庭要比男孩富裕,而且不是一般的富裕,但兩個家庭的懸殊並沒有拉開這段愛情,男孩要比女孩努力太多。男孩在實習期也利用瑣碎時間抓住學習,順勢考上了名牌大學的研究生。
在男孩眼裡,真的覺得自己能夠以名牌大學研究生的身份站在女孩面前,真的已經很不錯了。研究生一年級,男孩到女孩家中拜訪,也乘機向女孩父母提出了想結婚的意見,女方父母當時也很欣然,只提了房的要求。於是男方父母寧願欠著一屁股債也給湊齊了首付,可訂婚之後、開始躊躇結婚事宜的時候,女方家人竟然變卦了。
(二)結婚當天多加3萬彩禮,男方果斷退婚雖然時間沒有在結婚當天,但也已經臨近結婚沒幾天了,女方父母突然打電話給男方家庭,要求多加 3萬彩禮。當時男孩並不在家,男方父母自知已經沒有能力再去借錢,而且身負二三十萬的債款。所以當時男方父母只能暫時先回應女方:等到孩子回來,我們在一起商量商量,看這3萬塊錢應該怎麼解決?
當父母撥通男孩電話的時候,男孩正和女孩在一起。聽到女方父母的無理要求,男孩把訊息告訴了女孩,卻沒想到,自己一向信任的女孩兒竟然當口迴應:不就3萬塊錢嘛,你讀一年研究生也不止這麼多錢吧?男孩聽到這話,當時真覺得沒有必要再聊下去了,而且被女孩這一番話嗆得說不出話,扭頭甩手便離開現場。
女孩當時真的很不理解,3萬塊錢的數額真的很大嗎?對於富裕家庭來說,可能連九牛一毛都算不上,但對於一個已經負債二三十萬的家庭來說,真的是比抽血抽骨髓都讓人可怕。那晚女孩兒沒有等來男孩求和的電話,次日清晨,女孩在朦朧意識中聽到母親說:男方打電話過來說要退婚,至於原因……
(三)分道揚鑣,偶有糾纏,但已很不現實女孩三番幾次去到男孩家裡,也曾苦苦央求過男孩,男孩不是沒有給過女孩機會,雙方都很平等地交流過,但在自己的母親面前,真的感覺女孩眼裡沒有男孩,一切都聽從自己母親的安排,那真的還有聊下去的必要嗎?何況房子不是全款買的,是男方父母借了二三十萬的債款,付了一個首付而已,房產證上還寫著女孩的名字。
婚姻就是這麼現實,父母不理解女孩的愛情,女孩兒只是一顧地隨從著父母,男孩只能作罷放手。畢竟自己還在讀研期間,既然婚姻談不成,那至少要搏得一個好工作。兩年之後,男孩和女孩都是研究生畢業階段,在高中同學會上,男孩身邊站的已經不是女孩,與其說是同學聚會,倒不如說是同學的家庭聚會。
出入都成雙成對,只可惜女孩身邊沒有男性伴侶的身影,在談到和男孩兩年前那段感情的時候,女孩只是淡然地說一句:都過去了。轉眼看到鄰桌男孩和現任女友談笑的場景,女孩當時鼻子一酸,心底那股心酸感覺只有自己清楚明朗。飯局快結束的時候,男孩給全班所有人都發了請柬,女孩早已悄然離場……
感言彩禮也好,嫁妝也罷,這些東西雖然不可以看成是可有可無的物質,但最起碼要以男女雙方的意願為標準,如果男女雙方都覺得彼此很愛自己、或是自己很愛彼此,基於這種情感,一定要和自己的父母先行考慮。雖然說父母都是為自己的子女著想,可往往在有些時候,父母的些許舉動,可能真的會有悖於你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