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
是一種生活減法哲學
它告訴我們
表面上是在跟物品打交道,實質上則是透過斷舍看得見的東西,改變看不見的世界,達到離的狀態。
斷絕不需要,是一種高階
認識清的時候,他渾身上下透著很質樸的感覺,瘦瘦高高,白到發光的面板,簡直讓我懷疑這哪是一個二十四五歲男孩該有的樣子。
他是個極簡的人。
他說自己不是一個追趕潮流的人,喜歡追求有品質的東西,比如衣服,喜歡小眾一些的品牌,不會買很多,但經典的最好,這樣既不會浪費又簡單精緻。他的朋友不多,有發小,有同學,不管彼此境遇如何,都是真誠以待的朋友,他覺得與其遍佈泛泛之交,不如知己二三來得踏實,生活本來就不需要那麼多複雜的東西,或者關係。
他是真的懶,懶到幾乎不工作的日子都窩在家裡,在他看來,一個人的清歡才是對假期最大的禮遇,生活本就是該忙要忙,該閒必須閒下來的狀態,簡簡單單才最舒服。
道家有言:大道至簡。簡單是高階形式的複雜,越是高階的東西越是簡單。相識十年,越發覺得,清才是一個足夠高階的“大師”。縱使生活無比複雜、人群混沌,唯他始終對生活保有積極樂觀和純粹,終是成就了他極簡且高階的生活哲學。
斷舍離之於生活,是讓我們學會審視自身與物品的關係,斷絕不需要,捨棄廢物,收回承載在物品之中的能量,最終提高自我認同價值和形象,提高內在智慧,獲得愉快與自由的心情,達到使身邊的物品與自我內心相匹配的目的。
透過內觀自身與物品的關係,思考自身與當下境遇的匹配程度,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從而成為自己真正想要成為的人,這不僅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一種人生智慧。
學會捨棄,是一種智慧
2020年10月,癌症末期的父親終沒能扛住病痛的折磨撒手人寰,這讓我和母親備受打擊。下葬的那日,突然降溫,深秋的寒冷似乎在努力讓父親感受著冬天的來臨,一年有四季,如此便完整了父親已然逝去的生命。
事畢歸家,冰冷的空氣加劇了本已顯得空蕩蕩的家,令睹物思人的母親淚眼連連,我卻無所適從。父親的遺物,承載了太多往日的時光,當寄託著回憶的物件被一個個擺放在眼前,物與人的聯絡原來可以如此緊密。
收拾遺物的時候,拆過修過已經損壞的收音機、泛黃破落的書頁,甚至是被把玩到失去稜角的小物件都留下了父親的印記,記錄著父親年輕時的意氣風發、中年後的努力積極以及生病後的無奈嘆息。當一個人的生命印跡被囤積在一堆經年累月,攜帶著情感和記憶,又不會再使用的東西里,該被封存還是應該捨去?
曾國藩說: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人若總是沉溺於過往,逃避著現下又擔憂於未來,那便是對人生最大的自暴自棄。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將哀思遙寄於逝者,把希望寄託於未來,才是對於父親最大的告慰。
斷舍離之於物品,與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異曲同工。所以,我把還能使用並能夠承載過往美好的東西,比如書籍、小工具繼續保留下去,念想也好,務實也罷,生活中的不可或缺是物盡其用的根本原則;而囤積著過多冗餘的日常物品,留下也不過是徒增煩惱。捨去,不僅在於丟掉不需要的物品,也是在整理生活,藉此訓練我們的決斷力和不將就,並從中得到對自身、對生活更有價值的東西,從對生活做減法學會為人生做加法,提升高階的價值觀。
脫離執念,是一種昇華
2020年從開局到落幕,何止魔幻,又何止發人深省。
本以為逃過了上半年的失業潮,終是沒能躲過下半年的公司解散,當被持續經營不善的公司告知回家待業時,兢兢業業工作的5年曆程如此被磨滅掉,那般心情怎一個悲涼可以形容?!
作為一個資深的職場人,突然而至的失業不僅讓收入銳減,也讓生活跌入谷底。既然無法開源就必須努力節流,調整生活的狀態就顯得尤為重要。於是,在家做飯,降低生活必需品的開銷;清空購物車,不囤積物品,杜絕可買可不買的東西;儘量減少應酬和外出娛樂,即使招來朋友的白眼也無所謂……然而,即便如此,每個月的焦慮也會隨著房貸的催繳資訊到來,生活彷彿一夜之間變了個樣子,是原來從不曾想象過的樣子。一系列的變故彷彿擊入水面的瓦片,入水時漾起漣漪快速擴算開來,生活由此變得兵荒馬亂,措手不及,一落千丈!
在疫情面前,我們瞭解了身體有多脆弱;在變化和打擊面前,我才明白心靈更加脆弱。多年以來,物慾橫流的環境讓我們養成了過分依賴、養尊處優的生活狀態。便利的生活方式剝奪了親自動手的機會,顛倒黑白的生活讓自律的身體面臨健康的考驗,更甚之,我們早已找不到了生活的本心,成長的初心。當擁有的越來越多,握在手中的越來越滿,想要追求的慾望擠滿了大腦,一切便成了執念。執念如同魔咒,催促著、激發著我們繼續努力、追求更多,而這些真的是我們需要的嗎?
著名的《瓦爾登湖》裡說:“我們每一天努力忙碌、用力生活,卻在不知不覺間遺失了什麼。我們需要一顆能靜下來的心。人的靈魂必須的東西,是不需要花錢購買的。”的確,讓心靜下來,丟棄多餘的負累,認真審視生活、找回初心,才是脫離執念最好的方法。
擁擠的房間裝不下安穩的生活,超載的心靈撐不起精彩的人生,水滿則溢,月盈則虧,生命裡我們所需要和所能用的東西極其有限,把有限的生命力填滿太多有用無用的東西,實在會太累。凡事太滿太盛未必是一件好事,捨去以往的負擔和對未來的擔憂,把握住當下的時機,輕裝上陣,才能有足夠的空間探索更多奧義,提升生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