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第一眼在知乎上看見這個問題的時候,有點呆了,這不就是我們的現實生活嗎?用婚姻來逃避原生家庭,是我們這一代人最多的選擇吧。可經過了二十多年的婚姻生活後,我知道這個做法是錯誤的。先生常說,是我幸運,不然遇到一個喝酒家暴的男人,這一生就全毀了。
婚姻不是避難所,我們如果懷著僥倖的心理走進結婚,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去年回去參加同學聚會,才知道我們這屆有好幾個同學遠嫁臺灣的,而婚姻還在存續期的只有一個了,其他的都離婚了。有些還家暴,能協議離婚回來,也算是一個不壞的結局了吧。
我們70後的一代,家裡有重男輕女觀念的家庭比較多。
遠嫁日本的圓圓就是最最想逃離原生家庭的一個。她家裡只有她和哥哥,可是父母是很重男輕女的那種,小時候各種家務都是她做,而哥哥什麼都不用做,只是去玩,她常常覺得父母不公平,但也無力改變。
她和哥哥一起上初中,因為離家遠住校,按理說應該是哥哥照顧她,但是媽媽囑咐她,要照顧哥哥的生活。所以,初中三年,哥哥的衣服基本都是她洗的,冬天的時候她更是討厭,桂北的冬天通常都會結冰。
所以後來,當別人給她介紹那個大她二十歲的日本男人時,她沒有過多的猶豫就答應了。
婚後,為了給哥哥資金創業,她在日本一直很努力地工作,把自己賺的錢大部分都寄回來給哥哥開廠。開始幾年,她哥哥也賺了蠻多的錢,有一個石料廠,還買了幾臺泥頭車,在我們那個小地方算是先富起來的人了。但是家裡人並沒有享受到富裕生活帶來的幸福,反而是折磨,她哥有錢後壓根沒有想過要還她的錢,不但賭博還包養了一個小三,讓家裡不得安寧。他的妻子和孩子們也不原諒他。
而圓圓呢,後來生了個女兒,有了孩子後她慢慢也明白了,無論寄多少錢回來都填不上孃家的虧空。上次她回來,我們幾個同學一起聚了一次,她說現在除了給父母寄一些錢,她哥哥的一家她都不管了。母親話裡話外也想讓她管,她都明著拒絕了。她跟母親說,哥哥的孩子都大了,自己的孩子還小,老公也退休了,所以也沒有能力管哥哥了,母親也只好作罷了。
而另一個同學小許,更是比樊勝美更樊勝美了,她家她最小,上面有四個哥哥。印象裡這樣的女孩應該是最幸福的吧,因為有很多哥哥愛護。可事實呢,她家哥哥們的所有的孩子,結婚問她要錢,參軍也問她要錢,學車也問她要錢,讀書也問她要錢,而父母生病住院更是全部指望著她,搞得她自己的生活不堪重負。而她的先生就是中國最好女婿的那種,孃家有求必應,本來還不錯的生活現在也是負債累累。她說不知道怎麼拒絕原生家庭的索要,一次次的,她也覺得很絕望。
而二丫的故事,讓我既驚訝也佩服。1995年,她去東莞打工,因為家裡還有弟妹在上高中。所以,她除了伙食費後,每個月的工資都會一分不少地寄回家裡。在她的印象裡,父母吵架都是為了錢,所以她想,如果家裡的錢夠花了,父母就不會吵架了。
年底的時候,她自願地留下來加班。她把省下來的回家的路費錢,給家裡的每個人都買了一件棉外套讓老鄉帶回去。還買了那些平時她捨不得買來吃的糖。她想像著家裡人幸福的模樣,笑容就會不由自主地浮現在臉上,為這個家付出,她是幸福的。
吃年夜飯後,她買了一張面值50元的電話卡,想著大年初一的時候給家裡人打電話拜年。
1996年的大年初一,東莞的天氣有點涼,她快樂地去吃過早餐後,在離宿舍最近的電話亭給家裡打電話。
她腦子裡閃現著家裡過年的氛圍,不由得就吭起歌來。家裡人也一定很期待她的電話吧,畢竟長到21歲的她,還是第一次沒有在家過年。
她撥通了電話,來接電話的是妹妹,她們簡單地寒暄了兩句就把電話給了阿婆。阿婆叮囑她要好好吃飯,然後沒頭沒腦地說了一句,不要把所有的錢都寄回來了,也要為自己著想。她當時沒有把這話放在心上。然後是爸爸接,爸爸說你有好好吃飯嗎?你寄回來的錢都給你媽了,過年的時候我們全家坐在一起算賬,你媽媽用了什麼錢她也說不清,然後我和你哥哥嫂子商量,以後就讓你嫂子來管錢,我的工資,還有你媽做工的錢,還有你寄回來的錢全部讓你嫂子來管。弟妹讀書......爸爸還在那邊滔滔不絕地說著媽媽的各種不是,話裡話外全是對媽媽的指責。她感覺越來越不耐煩,最後他說了什麼她也不清楚了。反正50塊錢的電話卡打完了。
她站在電話亭裡,感覺越來越冷,那種從心底裡冒出來的冷,讓她整個人像泡在冷水中一樣透心的涼。她很迷茫,她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走回宿舍的,就感覺自己好像是死了一樣沒有一點生氣。
加班開始了,她像行屍走肉一般沒有靈魂,她迷茫而絕望。她不知道活著是為了什麼,她甚至想到了死......
她想到死的時候,她流淚了,她知道,阿婆和媽媽是愛她的,弟弟妹妹也是愛她的。也許到明年過年,如果她不在了,每當過年過節的時候,媽媽和阿婆肯定是受不了的。她想到這些,她的心就暖了一些。
於是,她想到了廠裡的圖書室,也許可以去找一些書來看一下,也許可以從書裡找到爸爸那些自私和不負責的行為解釋。
此後的很多的時間裡,她都是去圖書館借書,不然就是去還書的路上。看書很長很長的時間後,她好像明白了一些東西,爸爸為什麼這麼愛說大話,對親戚朋友的借錢或幫忙從來就不會拒絕。好像都找到了一些合理的解釋。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爸爸的原生家庭,爸爸從小失去了父親,母親有點懦弱,沒有兄弟幫襯 。在他生活的那個年代,為了不讓別人小看他,他會用謊話來使自己強大。而不拒絕就是說謊話的後果,在外人面前已經把大話說出去了。所以當別人有求於他的時候,他就沒有辦法拒絕了。他的心裡住著一個孩子,一個需要大人保護的孩子。
透過看那些心理學方面的書,她知道了家庭的界限。當哥哥嫂嫂結婚了,父母不應該再去接濟、管理他們。而作為妹妹的自己,也不應該去管他們的生活。
而對於父母為錢吵架的事,就算給再多的錢,也平息不了他們的吵架。因為他們看似是為錢吵架,實則是三觀不合。而所有的這些,都不是她能改變的。
當我們想逃離原來家庭的時候,我們要做的也許是學會拒絕家人的不合理要求,幫著他們成長。
婚姻並不是避難所,它需要三觀相同的夫妻雙方用心用愛去經營。
當我們成年了,如果我們沒有一個好的原生家庭,請努力地讓自己成長,長成一個具有健康人格的人,這樣的人才合適結婚,這樣的人才能給自己幸福的婚姻,這樣的人才能給孩子一個好的原生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