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我正好在等紅綠燈,正想回復他“出什麼事了……”,字還沒有打完,綠燈就亮了。只好放下手機繼續開車,罵了幾句前面那輛車是傻子、踩油門超過他之後,就把回微信這一茬給忘了。到小區停好車再開啟微信時已經是半個小時後,他發了“人呢”“快”“去哪了”近10條緊急求助資訊,最後一條,是“快出來,別裝死了”。
500塊錢也不是多少錢,哪怕多年不聯絡,如果真的急用我也會借,並且也不在乎他會不會還。但是,看到“別裝死了”後我當即決定“裝死”。反正跟他也不算熟,就算被拉黑了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你看,成年人的世界裡,裝死最容易了!
想起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很愛面子,深怕別人會看不起自己,覺得自己不可信。哪怕自己能力有限,但只要朋友開口了,就會盡力去幫忙,一旦幫不上忙,還會覺得心裡有愧。
當然,不一定每次都是借錢。有時候是朋友問我能不能幫忙寫篇文章,在別人的眼裡,對於我這種從事文字工作的人來說,寫篇文章是分分鐘的事情。其實我的心裡一百個不願意,但還是會很輕鬆地說“沒問題”。明明花了可能大半個晚上的時間,聊起來時真的像“舉手之勞”。
應該每一個人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面對身邊朋友的求助,有的很樂意去幫忙,但並不是每一個都樂意。
如果說,你是我喜歡的人,需要我幫忙,我自然是求之不得。或者是曾經幫助過我,又或者平時交往密切的好兄弟好姐妹,我也會義不容辭。但如果彼此只不過是“改天請你吃飯”的交情,你若不懂有選擇地裝死,其實就是給自己的生活添堵。
有一回去北京出差,約了多年前的同事一起吃飯,聊起工作,她一肚子的惆悵。工作和待遇都不錯,但是夾在直系領導和新晉領導之間,作為核心的業務骨幹,她覺得自己像是肉夾饃中間的肉。
兩年前剛進公司時,是直系領導一手培養的她。後來,新晉領導又很看重她的業務能力,一直想拉攏她。兩個領導都很看重她,這本來是好事,可是,兩個領導之間卻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
她說:“一開始,我也想站隊。可是,職場沒那麼單純,在利益面前,誰知道他們會不會真的保護我,萬一哪天被當了槍使,吃虧的只有我自己。”慢慢地,她學會了在兩個領導的面前只聽話不表態,領導有交待的,多說多做、少說少做、不說不做。
用她自己的話說:“在這個勾心鬥角的辦公室裡,裝死最容易了!”
兩頭都不得罪,自是中庸之道。一個偌大的公司,多你不多、少你不少,你若自以為能掀起驚濤駭浪,最終很可能會被單獨地拍在沙灘上。
每個人的骨子裡,其實都有“裝死”的基因,尤其是在問題面前沒有找到答案時,裝死其實更是一種智慧。
打羽毛球的時候,明知道水平和對手有很大的差距,那就別想著贏,打得開心就好。年輕的時候可以拼,一把年紀了,萬一扭了腳、拉了腰,那就得不償失了,不如和搭檔哈哈一笑,打打養生球,這便是休閒球場上的一種“裝死”;
和朋友喝酒,明知道對方的酒量好,而且自己第二天要上班,就別傻傻地去拼酒,他倒滿杯你倒六分,他喝三杯你喝一杯,當他說你“別裝死了”時,笑著說“真的喝不動了”,幾輪過後,他就不會再主動找你了,成功“裝死”;
碰到與你沒有密切關係,只會給你添麻煩的事情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你不是聖人,沒那麼大的本事去解決所有的問題。生活本不容易,學會量力而行,不必徒增煩惱。碰到的事情,若你不想管也無需管時,不妨選擇“裝死”,自然會有比你更適合的人去處理。
生活中有很多東西是超出了你的能力範圍,你若強行扛下,只有吃力不討好的結局。這時候,裝死最聰明,也會讓你的人生更輕鬆。
但如果確實是你應當肩負的責任,比如說老婆加班讓你去接孩子放學,親人生病需要你幫忙照顧,改善家庭的生活質量需要你努力;安排給你並且你答應過的工作,或者只有你才能更好解決的工作問題……在這些事情上面,就不要裝死了。要知道,此時若輕鬆了你一人,自然就會辛苦一群人。
總之,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要成熟一點,別再像個小孩子,什麼都想要,什麼都想躲,既要“會裝死”,也要“不裝死”,生活才會越來越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