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憤怒是我們的一種情緒。憤怒是指當願望不能實現或為達到目的的行動受到挫折時引起的一種緊張而不愉快的情緒,簡單來說就是因為極度不滿而情緒激動。
這種不滿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情緒式憤怒;另一種是矛盾式憤怒。
轉移式憤怒可以理解為沒有有由來的煩躁,簡單地說,就是心情突然間就不好了。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差評式憤怒。
就好像你在起床時突然間想到你的前女友以前常常給你做早餐的,現在只能吃外面的快餐了,所以差評;又比如說今天吃飯時沒有看見昨天漂亮的小姐姐,差評;又或者是昨天那個小姐姐對我微笑了,今天卻看見她對另一個男生笑得燦爛,所以差評。
矛盾式憤怒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和某人因某事而發生的衝突導致情緒激動。
例如,你明明已經計劃好了今天下班後和女朋友蹦叉叉的,結果上司卻在你將要下班的時候突然要求你加班;又好比如和你一起加班的同事摸魚裝作,想要佔你便宜,讓你多幹些活,還一個勁地說些陰陽怪氣的話;再例如,當你加班回家時,發現你女朋友才剛剛是做著她的單身男上司的大奔回來的。
這些事情無論是發生在誰的身上,誰都會生氣,於是憤怒的情緒就來了。
有理智的人或許控制力還好一些,還能忍著匹夫之怒的心情去只質問一句,身材健碩的人保不準就掄起鋼筋上前和他比劃比劃了。
二
情緒來了是一回事,情緒爆發則又是另一回事。
車爾尼雪夫斯基說:“無能者的唯一安慰是怒火。”
安迪教父則說:“事件本沒有對錯,就看你怎麼表達憤怒。”
對所有問題的認識,重要的永遠是其處理方法。
處理好了就是真男子威逼情婦一絲不掛連跳三樓,就是七尺壯漢為愛犬報仇暴走3分鐘3手撕餓狼;處理不好的就成了上市公司董事長錘敲總經理,被捕入獄;憤怒青年機槍掃射夫妻後自裁。
前兩者成為我們站隊的物件——當然,生命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後兩者則成為我們思考悲劇的素材。
不論哪個,都足以給我們警示,並有這樣的思考:憤怒的正確使用方式是我們可以覺醒力量的潛力,錯誤的理解輕則使我們走火入魔,重則雙雙陣亡。
三
對憤怒的處理體現一個人的理智與成功。
情緒式的憤怒考驗的是也個人的意志力。
有一句話說:“謠言止於智者。”
智者不信謠、不傳謠。愚者容易以訛傳訛。
同理可證,我們和智者產生矛盾的機率幾乎為零。
你見過那個知書達理,敢作敢為,不卑不亢的人不講道理的?
能發生矛盾的幾乎都是和你同等條件或是尖酸刻薄、黑心無良的人。所以,我們當然不能寄希望於對方通情達理,主動讓步的了。
如果對方真的是這樣的人,你和他講道理不就完了?哪會到你死我亡的境地?
四
憤怒其實就是生氣。
有人說,我們可以將生氣理解為毫無辦法,對某個人某一件事或對某個人的做法感到生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對他感到毫無辦法。因為我們有辦法去應對這些事情時,我們就不會生氣,正因為我們沒有太多的隨機應變能力,我們才顯得無可奈何。
比如說加班,事先不知情的自己面對胡作非為的上司,我們毫無辦法;比如說那些貪小便宜的同事,同在一組工作,他的懶惰勢必會將工作的重量轉移給自己;比如說送你女朋友回家的上司,你是讓你的女朋友辭職還是把那個單身的男上司揍一頓?
所以,我們就只能和自己慪氣,或者是用自己的憤怒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五
事實當然不是這樣的了。
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豈不是說,平凡的我們只能苟延殘喘了?
真正明智的選擇是在不觸及別人的底線的情況下給予嚴重的警告。
比如說,你可以和你的上司溝通,說自己家裡有急事——老婆要生了——今晚真的不能加班。反正這個加班是臨時的,又不是特別重要的,或許其他人也是可以勝任的;
比如說,你也可以指桑罵槐,無中生友,說自己的朋友遇到這種事,拼著被炒的風險也要和他掄過,誰敢冒風險呢?
又比如說,你可以和你女朋友的上司認識認識,以交朋友的立場出發,這樣,但凡是個還正常的人也知道適而止步了。
有句話說:“凡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別採取過激行為,給雙方留一個底線,這樣大家日後不僅不會有尷尬,相反對方還會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如果對方還是沒有一絲的覺悟,覺得自己可以了,不用在乎你的存在。
那很抱歉,你只能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了——
或者,向對方展示你的肌肉和你的怒火,向對方表明:我可以和你上演一出沉重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