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500塊錢不過一頓飯錢,或一件普通的衣服錢,但在80年代卻左右了一位女孩的命運。
那時村裡有位姑娘,面容白淨,學習成績挺好。初中畢業考取了幼兒師範,這在農村也算天大的喜事,畢竟跳出農門,不用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當時幼兒師範畢業,也不會當老師,而是分配至鄉政府。後來聽說這位女孩沒有去讀幼兒師範,而是上了高中。為什麼?女孩父母說拿不出500塊錢。
高考落榜後,無奈地抗爭,爭來爭去一地雞毛。
女孩高考失利了,沒有別的出路。對抗、怨恨像水一股腦潑向父母。“500塊錢,你們拿不出,現在你們滿意了。”女孩在家從不和父母說話,一說話必爭吵。大門不出,二門不進。吃飯也是等別人吃完她再吃,整天在家睡覺,一個人悶在家裡玩,偶爾坐在衚衕口。女孩心裡苦,女孩父母心裡也膩歪。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女孩的弟弟考上了中專委培,學費就五六千。女孩的父母想盡辦法湊學費,可別耽誤了兒子的學業。雖然家境不好,男孩卻花錢大手大腳,學期末沒有回家路費,還經常讓父親接回來。女孩心裡更氣了,合著就因為我是女孩啊,我就不值那500塊錢。哭天抹地一通鬧,也於事無補。
離家,輕輕地走
後來女孩離家出走,和誰也沒說,誰也沒有再見過她。離開傷心地,尋找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也許找到了好人家,生兒育女一輩子。時也運也命也,誰能參得透。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