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 博鋒
一個人不會表達,真的很吃虧。不會表達,表面上是口才的問題,實際上卻是心理的問題。不自信、沒勇氣、社交恐懼……這些都是表達自己的障礙,若不克服這些心理障礙,你就只能一輩子默默無聞了。
1怯場不是病,嚴重起來卻很要命由於自尊心的驅使,每個人都希望在他人面前展現出智慧、聰敏的一面,能夠輕鬆自如地表達自己。
但是不管是誰,或多或少都有過緊張、怯場的情形,比如見到領導就緊張、在陌生場合感到不自在、上臺演講時心裡打鼓等。對此,性格外向自信、心態積極樂觀的人可能不會太當回事,並且還會積極彌補這個缺陷。但是性格內向自卑、容易膽怯害羞的人就可能在心裡留下難以抹去的陰影。因為他們把怯場、不善於表達不是當成了自己的標籤,就是當成自己膽小、懦弱的擋箭牌。於是,他們會不自覺地逃避,逃避與陌生人、不太熟悉的人交流,逃避在他人面前表達自己。除非迫不得已,他們都不會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最後形成惡性迴圈,變得越來越內向、害羞。
朋友的弟弟曉飛就是一個明顯具有躲避傾向的性格內向的人。
在學校讀書的時候,老師就曾經多次告訴曉飛的父母:“這孩子學習成績很優秀,可就是有些害羞,不敢向老師提問題。每次點名讓他回答問題,他還沒站起來臉就紅了,說話聲音很小。學校舉行籃球比賽,大家都瘋狂地為自己班級的球員吶喊助威,而他只是小聲地‘加油’。”
想象一下這樣的畫面:旁人都興奮地吶喊,而一個害羞的男孩小聲地說“加油”,這個男孩是不是顯得有些格格不入?雖然老師和家長多次鼓勵他大膽說話,但他依舊無法放開,一遇到表達自己的時候就怯場。
年紀稍微大些之後,曉飛害羞的毛病有所改善,變得比較活潑、健談,可這僅限於在熟人面前。在陌生人面前或者陌生環境裡,他就又回到了小時候那種內向、害羞的狀態——遇到老師,他羞怯地打招呼,頭都不敢抬起來;他學習成績優秀,同學們都推選他做班幹部,可他因害怕在同學們面前做就職演講而放棄了;大學時期,絕大部分同學參加了各種社團,活躍於校園的每一個角落,他卻什麼活動都不參加,每天三點一線——教室、宿舍、食堂;就連遇到心儀的女孩,他都沒有勇氣去表白……
在校園裡,一個人內向些、害羞些,還不算大問題,畢竟校園生活是比較簡單的。可一旦進入社會,我們如果還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一說話就害羞,一與人打交道就怯場,就可能寸步難行。
按理說,曉飛學習好、成績優秀,應該很好找工作,可他卻敗在不會表達上,因為他連面試這一關都過不了。別人都自信滿滿地進行自我介紹,儘量多向面試官展現自己的優勢和才華,可曉飛一見到面試官,心裡就開始打鼓、雙手冒汗。他進行自我介紹時,把原本已經爛熟於心的詞忘得一乾二淨,只能磕磕巴巴地說出自己的姓名和專業,之後就大腦一片空白了。
就拿某次面試來說吧。那一天,曉飛接到了某公司的面試通知。這個公司在業界有些名氣,規模也不小。他一邊準備相關資料,一邊為自己打氣:“這一次,我一定要冷靜,避免緊張害羞。只要我不怯場,很順暢地進行自我介紹,就肯定能拿下這份工作。”
這樣的自我打氣果然起了作用。一開始曉飛的表現還不錯,面試官對他比較滿意。可在面試中途進來一位西裝革履的中年男人,面試官們都站起來,客氣地打招呼:“總經理好!”其中一位面試官對曉飛說:“這位是我們公司總經理,覺得你條件還不錯,想進一步瞭解一下你的情況!”
這時,曉飛立即慌了神,額頭冒出了冷汗。總經理笑著說:“你不要緊張,我就問兩個問題。”可總經理越是這樣說,曉飛就越緊張,自然也無法很好地回答問題。
結果可能你也想到了,曉飛又失去了一次寶貴的機會。面試結束時,那位總經理真誠地說:“從你的成績來看,我相信你的工作能力不會差。可你要知道,工作能力不僅包括專業能力,更包括表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事實上,在社會上闖蕩,後者顯得更重要。如果你不能克服自己的缺陷,就很難在社會上立足,更別說什麼取得很好的成績了!”
是啊!這位總經理說得沒錯。如果不能或不敢很好地表達自己,沒有應對他人的勇氣和自信,那麼這個人為自己創造的交際圈會非常狹小,做事成功的機率也會非常低,甚至寸步難行。
誠然,每個人可能都會怯場。因為在遇到陌生人和陌生場合的時候,每個人都會產生緊張、恐懼的心理。可自信、勇敢的人能夠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戰勝內心的緊張和恐懼。而自卑、害羞、怯懦的人就不一樣了,他們會選擇逃避,然後讓這種心態在內心不斷蔓延,直至淹沒自己。
最關鍵的是,他們會把自己的不善於表達歸罪於內向性格本身,覺得自己無論如何也無法克服這一缺陷,一生就只能這樣活下去。
在這裡,我要告訴這些人:事實不是你們想的那樣,你們的怯場、害羞,其實就是一種心理病,源於你們的自卑和恐懼。換句話說,是否能夠在交際場合順利地與人交談,更大程度上取決於你們是否具備與人交往的勇氣。
那些善於表達自己、在別人面前侃侃而談的人都不是天生如此,事實上很多人都是積極地戰勝自己的弱點,憑藉著後天慢慢的積累才有了變化。蕭伯納是人人知曉的戲劇作家,世界著名的擅長幽默與諷刺的語言大師,可他年輕時卻是個不善於表達、容易怯場的人。那時候,他羞於見人,膽子很小,即使受邀去別人家中做客,他也總會在大門前徘徊半天,遲遲不敢敲門。但是他敢於挑戰自己,努力完善自己,終於成為世界上出色的表達者。
美國最偉大的推銷員弗蘭克說:“如果你是懦夫,那你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如果你是勇士,那你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怯場不是病,嚴重起來卻很要命。可真正要命的不是怯場本身,而是你只知道逃避和認命,沒有勇氣和魄力去改變它。我們一味地顧影自憐、自輕自賤是沒有任何用處的,只有與怯場劃一條“三八線”,把自卑、懦弱趁早趕走才是正道!
2一見領導腦麻痺,流產多少好建議“為什麼我一見到領導就緊張?難道我就那麼膽小嗎?”深夜時分,一個相熟的妹妹給我發來資訊,而這句話她已經不是第一次說了。
這個妹妹已經不是一個職場菜鳥,她在職場打拼兩年了,而且能力也不差,個人形象和表達能力都挺好,跟身邊的同事相處得也很好,不算是內向、不善言辭的人。可她偏偏就害怕見領導,每次和領導接觸的時候,都會出現語言交流障礙,不是打磕巴就是思維混亂,之後還會出現焦躁不安、心跳加速的情況。
開始我還猜測,妹妹的領導肯定比較嚴厲、不苟言笑,對下屬要求特別嚴格,可事實並非如此。據妹妹說,那位領導挺和氣的,平時談笑風生,和下屬打成一片。即使如此,妹妹在面對領導的時候也會緊張害怕。剛開始,領導給她佈置任務時,她根本不敢看領導的眼睛,臉紅、心跳、出虛汗等一系列身體反應都會不由自主地出現,結果根本聽不清領導說了什麼,也不知道領導讓自己做什麼。
回到座位上後,她有好幾次想再去問問領導,可始終也無法鼓起勇氣。這樣一來,任務完成得自然很糟糕,她因此遭到了領導的批評。這時妹妹心裡就更害怕了,工作起來如履薄冰,生怕讓領導不滿意。
妹妹慢慢改變自己,這種情況開始好轉起來,她起碼能和領導對話了。可她平時還是能躲則躲,儘量避免和領導打交道,就別提什麼在領導面前表現自己、和領導談笑風生了。公司開會時,領導讓大家踴躍發言,本來她心中有好的想法,卻因為膽怯而放棄了發言;和領導討論工作時,她即使有不同的看法也不敢提出來,只用“嗯嗯”“知道了”幾個簡單的詞來回答;工作之餘,領導請大家吃飯、娛樂,她總是坐在最不起眼的位置……
妹妹說,她非常羨慕能和領導有說有笑的同事,也想努力改變自己。她時常告訴自己“領導挺和藹的,有什麼可怕的”,可一到關鍵時刻就放不開自己,表現得非常怯懦。
時間久了,她在領導面前變成了透明人,而且從未得到過領導的當眾表揚,更別說被賞識和提拔了。兩年下來,和妹妹一起進公司的同事,有的成了業務骨幹,有的成了部門主管,只有她還在原地踏步。
其實,妹妹懼怕領導的行為已經影響了她的職場生涯,並且使其產生了逃避、恐懼等一系列的心理反應,給她的精神也帶來了痛苦。她時常無奈又痛苦地向我傾訴:“為什麼我這麼膽小,難道我就只能做個透明人?!”
工作中,很多人怕領導,一見到領導就緊張。這是一種很正常的表現和行為,叫作“權威恐懼症”。在普通人眼裡,領導就是權威的代表,就像我們在生活中也害怕父母、老師、長輩等角色一樣。坦白說,面對領導,我們與其說是怕,不如說是敬畏、尊重。它不僅不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更不會給我們帶來痛苦。
可妹妹卻不是如此,她對領導的害怕顯然已經形成心理疾病,若不能及時克服,恐怕很難在工作中有所作為。
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人,他們一見到領導就內心打怵,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甚至不能做好本職工作。這樣的人自然受人冷落、不被重視,無論升職還是加薪,都會被忽略,一直在職場上默默無聞。
如果你像我的妹妹一樣害怕領導,我勸你儘快改變自己。縱然這種害怕的感覺不可能一兩天就消失,你也不可能短時間內從害羞、不善言辭的人變成自信、侃侃而談的人,但只要你能慢慢地說服自己,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和表達能力,便可以使這種“症狀”減輕。
在這裡,我給大家提幾個建議:
1.說服自己,把領導當成普通同事
很多人之所以害怕領導,是因為他們總是給自己這樣的心理暗示:他是我的領導、高不可攀,我不能得罪他、不能在他面前說錯話……這些心理暗示使得他們越來越膽怯,一見到領導就不知所措。
事實上,我們可以給自己一些正面的心理暗示:他是我的領導,也是一個普通人,我沒有必要怕他。領導也是同事,我可以把他當成“辦公室的小王”。如果你不過分強化領導的權威性,就不會那麼恐懼了。
2.提升自己的實力,讓領導看到你的能力
因為沒實力,所以沒自信;因為沒自信,所以沒勇氣;因為沒勇氣,所以你見到領導就害怕。簡單來說,你之所以害怕領導,不能自如地表現自己,就是因為你自知沒能力、沒實力,害怕領導看不上你、批評你。
你若能力強,工作做得比誰都出色、認真,自然比誰都有自信和勇氣,這時候還會怕領導嗎?所以,想克服“領導恐懼症”,你就應該提升自己的實力,讓自己成為最出色的員工。
3.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聰明人越怕什麼就越會做什麼,因為他們知道只有克服了這種恐懼,自己才能真正獲得成長。所以,你不妨多和領導接觸,即使很緊張,也要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多和領導接觸,比如多找領導彙報工作、徵求意見,平時多和領導打招呼等。如果你不敢一個人去,就拉上要好的同事,讓他給你壯膽。
與領導接觸多了,習慣了,恐懼程度自然就會減輕,到時候你就可以提升自己與領導溝通的能力了。
總之,你在領導面前不敢表現自己,就是拱手把機會讓給別人。這樣一來,即使你身懷絕技,領導也無法瞭解你、注意到你。你有再強的能力也毫無用處,有再好的機會也不會落到你頭上。
只有戰勝自己的弱點,大膽地在領導面前表現自己,你才不會變成職場透明人。
3當眾發言心發慌,如何治癒臨場緊張不管你承認不承認,口才好、善於表達自己的人,不管走到哪裡都能搶佔先機。即使你腦袋裡有一大堆東西,可是一發言就語塞、一登臺就心慌,也毫無用處。
很多人私底下比較健談,能夠和朋友、同事暢快地聊天,可一當眾講話,他就慌了,甚至緊張到手腳都不知道擺放在哪裡。
或許有人會說,我又不是演說家,也不是大領導,根本沒有機會當眾演講。你還別這樣說,不管在生活中還是職場中,所有人都避免不了當眾發言,而這並不僅限於當眾演講。比如,在學校裡,回答老師的問題需要當眾發言吧;朋友聚會之時,大家讓你唱個歌、說個笑話,需要當眾說話吧;就連飯桌上你去敬酒都無法避免當眾說話;在職場中,會議發言、提出意見、講解PPT,哪一個不需要當眾發言呢?
我想說,不要小看這個問題,你若無法治癒臨場緊張的毛病,就會讓自己陷入社交恐懼的深淵之中。如果這種心理得不到調節和克服,就會越來越嚴重,使你備受折磨。你會對自己越來越沒有信心,不敢在人多的地方說話,甚至一想到當眾發言就心跳加快、頭冒冷汗,痛苦不堪。我高中時期的同學魏陽就曾經深受這個問題的折磨。
剛認識魏陽的時候,我覺得他是一個非常靦腆害羞的男孩。他雖然性格內向,不善於表達,可為人隨和、寬容,對同學們是有求必應。他雖不怎麼主動和人說話,可無論誰和他說話、打招呼,他都積極地應答。所以,雖然他不善言談,但人緣非常好。
可就是有一點,他不敢在眾人面前說話。每次老師讓他站起來回答問題,他都滿臉通紅,也站不直,恨不得把頭鑽到桌子底下。在魏陽的內心深處,他是很期待能夠在所有人面前滔滔不絕地講話的。可是期待歸期待,每次當眾說話他都備感不適,緊張得要命。
高三的時候,班級裡選班幹部,魏陽希望趁這個機會鍛鍊一下自己,很期待自己當選。看他信心滿滿的樣子,我們覺得他肯定能戰勝自己,治癒自己的緊張綜合徵。
可我們想得都太樂觀了。當他站在講臺上時,整個人都不好了,滿臉通紅,拿著稿子的雙手顫抖不停,好不容易唸完稿子後便逃離了講臺。事後,老師對他說:“這裡都是你非常熟悉的同學,你不用緊張啊。”他無奈地搖搖頭,說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
高中畢業後,我們考入了不同的大學,我和魏陽的聯絡也中斷了。可每次回想起他的經歷,我都惋惜不已,不得不說,他若無法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恐怕現在也好受不了。
曾經我非常不理解魏陽這樣的行為,多次問他:“不就是當眾說話嗎,有什麼可緊張的?”直到有一次一個同樣有“當眾發言恐懼症”的朋友向我剖析他的內心,我才明白這類人的無奈和痛苦。
那個朋友說:“我非常羨慕別人侃侃而談的樣子,也希望自己能當眾輕鬆自如地講話、大談自己的想法。我私下也對著鏡子練習過,也想象過如何在眾人面前發言。當老闆讓我講幾句的時候,我對自己說‘你可以的,只要按照你練習的樣子去做就好了’。可當我站起來的時候,我就怯場了,站起來好半天也沒有說出一句完整的話。
“有一次,我和一個同事共同做一個專案,經過十幾天的努力,終於贏得了甲方的認同。在談判的時候,專案介紹完全是由同事主導的。他的發言得到了公司老闆和對方領導的認同,合同很快就簽了下來。最後,老闆也讓我講幾句,說我畢竟也是專案的策劃人之一。我聽了這話,腦袋轟的一聲,說話吞吞吐吐,想好的無數具有說服力的言辭忘記了大半,而且說得前言不搭後語,搞得老闆一點兒聽的興致都沒有。
“事後,我懊惱不已。要說這專案,我比誰都熟悉,很多想法、構思都是我提出來的,可是為什麼一到關鍵時刻,我就說不出來呢?我感到非常痛苦!”
其實,他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還是因為練習得比較少。他因為知道自己不善表達,害怕出醜,所以不敢在大庭廣眾之下發言,生怕自己說得不好,遭到別人的笑話。結果越說不好,就越害怕、越逃避;越害怕、越逃避,就越說不好,從而形成一種惡性迴圈。
想要治癒臨場緊張,就要多練習說話、多練習公眾發言,哪怕失敗了也要反覆地嘗試。一次失敗,再試第二次,第二次失敗,再試第三次,次數多了,緊張感就會慢慢地離你而去,你就能做到應付自如了。
事實上,一個人不管做什麼事情,經過多次的訓練都會越來越熟練。美國成功學奠基人、最偉大的成功勵志導師奧裡森·馬登博士曾在他的傳世名著《改變千萬人生的一堂課》中寫過這樣一段話:“不管胸存什麼樣的雄心壯志,都得先掌握駕馭語言的能力,有讓人羨慕的好口才。你也許不能成為律師、醫生或商界精英,但你每天都要說話,也就必然要運用語言的獨特力量。”
說一個我們都熟悉的人——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他曾經是不敢在人前說話的一個人,更別提當眾演講了。談起自己第一次在公開場合演說時,馬克·吐溫打趣說:“我的嘴裡彷彿塞滿了棉花,脈搏跳得像奧運會中爭奪獎盃的運動員。”可就是這樣緊張、膽小的人,經過不斷的練習,他終於突破了自我,成為世人皆知的大演說家。
你雖不想成為演說家,可你需要表達自己。所以,多練習、多鼓勵自己吧!如此一來,你才能越來越自信,讓緊張和恐懼逐漸消失。
4你不說,怎麼知道你的話沒分量很多人都希望別人能愛聽自己說話,以便全方位地展現自己。可也有這樣的一些人,他們不善於表達,能不說話便不說話,能不表現自己就不表現自己。
他們是沒有想法嗎?不是。相反,這些人中不乏能力突出的人,可他們就是不敢表現自己。
學弟王瑞就是這類人的典型。雖然他是公司的技術骨幹,業務能力在公司內數一數二,可就是沒有得到更好的發展機會,甚至都沒有被領導正眼瞧過。用他自己的話說,他就是一頭默默耕耘的老黃牛,活沒少幹,力沒少出,可就是不出眾,不得主人的待見。
我不解地問他:“為什麼你不表現自己?既然你技術出眾,有更好的方案,為什麼領導徵求意見的時候,你不大膽地發言?”
他撓撓頭,說道:“你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有的人天生氣場大,別人都願意聽他說話;有的人天生沒有氣場,說話沒有任何分量,自然也就無法征服別人。我就屬於後者。
“其實,我不是沒有嘗試表達。看見同事大膽地與領導交談,暢談自己心中的想法,我也非常羨慕。對於工作上的問題,我也有很好的想法和建議,但是,一想到自己人微言輕,就說不出任何話來了,彷彿所有的東西都卡在了嗓子眼裡。
學弟王瑞很少表達意見,也很少提出問題,雖然有很多好想法,卻讓它們一個都不落地胎死腹中。雖然技術出眾,卻很少有機會獨立完成專案,他自然也就沒有了表現自己和出人頭地的機會。
他反覆地強調自己說話沒分量,別人根本就不會把他當回事,結果就真的沒有人把他當回事了。於是,他成了公司最不起眼的一個人。
沒錯,有人天生氣場大,別人願意聽他說話;有人天生善於表達,能夠主動地表現自己。可這樣的人終歸是少數,作為普通人的我們,難道就甘願一直默默無聞嗎?
要知道,你不表現自己,怎麼讓別人看到你的能力?你不說話,怎麼讓別人知道你說話的分量呢?你不說話,你怎麼知道別人不愛聽你說話呢?
大多數情況下,你選擇了沉默、選擇了不相信自己,就無法張開嘴表達自己。然後,你還不時地抱怨著:為什麼別人不重視我?為什麼我說的話沒有分量?
可這不是你自己造成的嗎?
你明明有很多想法,但關鍵時刻大腦一片空白,表達不出來或者不敢表達;你特別渴望表現自己,但就是缺乏表達的勇氣,不斷地否定自己,強調自己的不善於表達,然後讓自己陷入緊張焦慮之中。
一個人只有敢講話,才有機會。現在你必須努力地改變自己,建立強大的自信。有了自信,勇氣就不會缺失,接下來你便可以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使別人認識你、瞭解你、接納你、支援你。
從某種意義上講,自信和勇氣是一個人提升表達能力的關鍵,更是一個人把握大好機會的前提。無論是在職場社交中,還是在日常生活中,即使你再優秀、能力再出眾、想法再獨特,若缺乏了自信,好機會也不會落到你頭上,到頭來你只能一直默默無聞。
相反,你如果有了自信,那麼你的生活和工作將是另外一種樣子。
一次,一位朋友給多年的好友打電話,說知道他的公司正在招聘職員,想推薦一個遠房親戚前去嘗試一下。那位好友滿口答應下來,說反正自己的公司也缺人,如果那個親戚條件不錯的話,就可以幫朋友這個忙,成就一樁美事。
可沒多久,朋友就接到了那位好友的電話,說他的這個遠房親戚看上去能力不差,學歷也可以,但是表達能力不強,說話低聲細語,好像喃喃自語一般,沒有一點自信和朝氣。
一聽這話,朋友也想到了這個遠房親戚的缺點——平時說話缺少自信,幾乎不敢主動和別人說話,更別說與人爭論了。於是,他對好友說:“確實,這個孩子有些不自信,可他確實是不錯的孩子,平時成績也非常好,能力也不差。要不然,我也不會推薦給你啊!你就再給他一次機會吧。”
好友只好答應再給朋友的遠房親戚一次機會。而我的這位朋友也特意給他的遠房親戚打了電話,讓他說話自信些,抬頭挺胸、提高聲調,最重要的是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朋友說:“你不要懷疑自己,要嘗試著對自己說‘我是優秀的’‘我的能力不差’‘我要大膽地表達自己’。”最後,朋友的遠房親戚被錄用了。不久之後,他發生了徹底的改變,成為那個好友最得力的助手。
可以說,不管你是平凡普通,還是出類拔萃,關鍵在於你是否能夠自信地表現自己。所以,在懷疑自己的話沒分量之前,不如先提升自己的自信。
你只有大膽地說了,才有可能讓自己的話有分量。而你不說,永遠也無法讓自己的話有分量,更無法知道自己的話是否有分量。不是嗎?
5擺脫社交恐懼,別辜負那麼出色的自己喧鬧的飯局,別人都與身邊的人談笑風生,而你只想找一個安靜的角落坐著,甚至不希望別人找自己說話。
你渴望像其他人一樣能夠在會議上提出自己的想法,你確實也準備了很多想法,渴望發出自己的聲音,可是當發現這樣做會使所有人都關注你的時候,就又把組織好的語言嚥了回去。
……
看吧!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與人交往是再正常不過的事,甚至很多人還樂在其中,因為如此一來自己才能結交更多的朋友、獲得更多的機會。可有些人不這樣想,這些社交活動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種極大的負擔,讓他們極力想要逃避。
顏顏是我新認識的一個姑娘,在一家律師事務所做文秘工作。剛工作不久,她就發現自己身上存在很多問題,甚至無法融入職場。
顏顏性格有些內向,和人交流時總是很害羞。雖然她是新職員,可由於事務所事情多,她每天都會加班到深夜,一旦出現些小問題就會遭到老闆的批評。同事們工作也非常繁忙,沒有時間關照她。
時間久了,顏顏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每天都擔心老闆會罵自己,擔心同事們不喜歡自己。慢慢地,她越來越內向,不與別人交流和溝通,時常是默默地做自己的事,一天也說不了半句話。中午吃飯的時候,她也總是獨來獨往,從不和大家一起去。即使公司有活動,她也總是找事由逃脫。如果有必須去的活動,她即使參加了,也是默默地坐在角落裡,不想引起別人的注意。
不僅在公司如此,在生活中,她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不願意和別人交流,除非是最要好的朋友約自己,否則她都不會出門,就更別提參加什麼聚會了。這讓顏顏越來越孤獨、不合群。原本很關心她的幾個朋友,也漸漸地因為她的疏離而同她疏遠了。
其實,顏顏的內心很苦惱,她想要改變這種狀態,想融入工作環境,與周圍的同事多交流,更渴望能多交朋友。可是,一想到自己不優秀,無法贏得別人的喜歡,她就害怕極了,對社交充滿了恐懼。
這是典型的社交恐懼,像顏顏這樣的人在生活中有很多。因為社交恐懼,他們交不到朋友;因為社交恐懼,他們無法融入職場;因為社交恐懼,他們的才華缺少了施展的空間……
可實際上,他們也想表達自己,也想融入別人的圈子,可一旦與別人打交道,尤其是遇到人多的場合,他們就會不舒服,甚至有逃跑的衝動。
什麼是社交恐懼症呢?
雖然社交恐懼症更容易“青睞”內向者,一提到某某有社交恐懼症,我們的眼前立馬會浮現出一個內向、害羞的形象。可據我所知,內向和社交恐懼症並不能混為一談。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內向是性格使然,看看我們身邊性格內向的人,你會發現,他們大多容易害羞,喜歡一個人獨處,不願意和別人說話。對於他們來說,不表現自己,是一種舒服的狀態,不會產生心理負擔。
可患有社交恐懼症的人就不一樣了。他們因為非常想融入社交場合,可又擔心自己出醜、別人看不起自己,所以不得不選擇逃避。當他們選擇逃避的時候,內心是矛盾的、焦慮的。
簡單來說,表面上他們是恐懼社交,實際上是排斥自己,他們懼怕別人眼中的自己,怕別人對自己持有否定看法,也怕遭到別人的拒絕。因為他們自卑、懦弱,又過於在意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擔心自己出醜,所以社交恐懼症就自動找上門來了。
看到這裡,或許有人會說:“哎呀,我就有社交恐懼症,在人前說話是我的弱項,就別提什麼表達能力了。我還是別想有什麼出息和前途了,這顯然比登天還要難!”
事實真的是如此嗎?其實未必。
社交恐懼症並不是那麼可怕。你若不斷增強信心、肯定自己,不斷提升表達能力,讓自己變得說話更大膽、更自如,就會慢慢地克服與別人交流時的恐懼情緒。
方銳也是一個性格內向的人,但讓大家沒想到的是,他居然在職場混得風生水起。在最近的部門經理競聘演講中,他憑藉出色的競選演說打敗了幾名競爭對手,成功贏得部門經理一職。
事後他對人說:“我性格內向,從小語言表達能力就不太好。正因為如此,我害怕與人打交道,甚至還有些社交恐懼心理。可我自己心裡也明白,如果改變不了這一點,自己就可能前途渺茫。”
於是,他決定改變自己。他不善於表達,沒關係,只要敢於突破自己,多加練習,一定能提高表達能力;社交恐懼,也沒有關係,只要不斷給自己信心,讓自己自信、勇敢起來,問題也能解決。他每天在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上下足了功夫。我們大家都看到了結果:他成功了,擺脫了社交恐懼,克服了恐懼和自卑,為自己贏得了他人的肯定和敬佩。
毫無疑問,表達能力強的人,能贏得更多機會;而表達能力差的人,別人聽你說話都聽得一頭霧水,又怎麼能關注你呢?所以如果不想辜負了自己,我們就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擺脫社交恐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