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在漫漫長夜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你是否曾覺得自己做什麼都做不好,而別人卻進步很快?
你是否從不浪費時間,一直在努力學習,卻感到進步微小甚至止步不前?
我們時常聽到新聞說,某某公司90後創始人身價過億,某某明星買了千萬元的豪宅,並將自己和這些人對比,覺得自己一無所成,對未來失去了希望,開始焦慮,覺得再怎麼奮鬥、再怎麼努力也不過如此。
拿我自己舉例子,前一段時間我就很焦慮:生活在一線城市的我,買不起房子,物價水平高,雖然拿著還可以的薪水,但是我變得越來越擰巴,留在這裡無法落戶買不起房,回老家又覺得自己還年輕不想過過於安逸的日子,自己的鬥志也快被磨沒了。
於是,我開始找原因,思考我為何會焦慮,難道真的是我不好嗎?後來,我讀了一些書,也瞭解到我們感到焦慮的深層次原因。
01 對標不準確是焦慮的原因
我發現,每當我知道了某人取得重大進步時,我就會感到十分焦慮不安,覺得自己和人家相比差得太遠了。但是,仔細想想就會明白,網路上報道的名人,都是各行各業的精英,我們不應該去和他們作對比。並且,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每個人所處的階段也不一樣,用我們的起始階段和他們的成功階段進行對比是不準確的,也是沒有意義的,因此,對標不準確是產生焦慮的原因。
我們能做的正確的事情,就是和昨天的自己比,正如《認知覺醒》這本書中提到的:“將目光放在自己未來的5年、10年,只要持續創造價值,別人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
02 停留在表層學習,是我們越學越焦慮的原因
很多人透過學習來緩解焦慮,包括我自己,有一段時間報了各種網上的訓練營,每天沉迷於聽課、聽書、打卡,但是卻陷入了越學越焦慮的怪圈,什麼都想學,什麼都學了,生活卻沒有任何改變。
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會經歷四個階段:學習、思考、行動、改變。正如《認知覺醒:開啟自我改變的原動力》一書中提到的,從量上看,學習量>思考量>行動量>改變數;而從質上看,也就是從重要程度上看,改變>行動>思考>學習。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我們學習了那麼多東西、報了那麼多課程、每天打卡卻還是收效甚微,因為我們可能沒有去深入思考,沒有透過學習到的知識改變自己的行為。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停留在表層學習。例如,每天聽一本書、一個小時快速讀一本書,一邊刷牙一邊聽課等等,這些表層學習能讓我們看到資料,能夠量化我們的學習,使我們認為我們很努力,但是,很多情況下,可能聽著聽著就睡著了,或者,雖然很認真地聽了,但是幾天之後就完全忘記了書中的內容。
這是因為,單純地灌輸式學習是很容易的,這種被動式的學習,只要我們付出一部分注意力就可以了,然而,學習之後的思考、行動和改變是困難的同時也是最重要的。
因此,若是停留在表層,我們雖然忙忙碌碌但卻收效甚微;若是能紮根到底層,堅持思考、行動進而改變,就能跳出越學越焦慮的怪圈。
那麼,知道了是什麼引起了焦慮,我們該如何解決它,或是利用焦慮來更好地為我們服務呢?下一篇文章將繼續為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