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大年初二,這個問題被送上了熱搜。或許問“怎麼辦”在其次,發洩一下心中積壓多年的委屈才是最主要的。

人們去回答怎麼辦,也或許是次要的,宣洩一下內心的同感才是主要的。

孔子在幾千年前就對父母們這種一碗水都端不平的行為做出過批判,所謂“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但可惜,多年來“均”與“安”,都是很難得的。不過,“均”與“安”很多時候又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也許你眼中的不均、不平、不安、不忿,恰恰已是最好的安排。

舉幾個例子來說明一下吧:

一、孩子們在長輩跟前的時間長短不同。

小李家兄妹二人。小李的哥哥上完大學後留在了當地工作,距離家鄉2000多公里,每年只有過年時回家一次。小李本人則嫁到了同村,婆家離孃家不過幾百米,回孃家和回自己家一樣方便,平時小李的父母沒少給小李家的孩子們買零食、玩具、衣服什麼的。

過年了,小李哥哥家的孩子得到了1000元壓歲錢,小李家的孩子只有100元。

這種情況大約也沒有什麼可不平的吧,也沒有什麼重男輕女的意味在裡面,更多的只是爺爺奶奶對許久不能見一次面的孫輩的補償而已。

二、每家孩子的數量不同。

這個也不難理解,以我自家的親戚為例就成。

我二叔家有大堂哥和二妹妹兩個孩子。大堂哥家只有一個孩子。二妹妹家卻是生了3個孩子,再加上丈夫前妻生的,每年過年回孃家足足要帶4個孩子回來。

二嬸嬸每年給大堂哥家的孩子1000元壓歲錢,但是二妹妹家的孩子每人就只有200塊。乍一看是5倍的差距,而實際上不過是1000和800的差距。

三、每家的經濟狀況不同。

十個手指都不一般長,何況是兄弟姐們。做父母往往都是偏疼他們心目中家裡比較困難的那一個。總想著幫襯著過得不好的那個。

筆者自小壓歲錢就沒有姑姑家的弟弟多,也曾憤憤不平過一段時間。後來父親和我說,姑姑工作的造紙廠倒閉了,姑姑成了下崗職工,但是你姑姑從小要強,你爺爺奶奶直接給她錢她肯定不會要,爺爺奶奶只能藉著各種由頭多給姑姑些錢。

聽了這樣的解釋,筆者也就釋然不少了。再不會一味地覺得爺爺奶奶是偏心弟弟,不喜歡我了。

四、一些特殊的年份、風俗。

例如,我們這邊剛出生的孩子頭一年過年見長輩,壓歲錢總是要給的格外的多的。

還有12歲本命年的時候,不光要給壓歲錢還要給買各種紅顏色的衣服、飾品。近些年有的老人覺得或許自己的眼光孩子們不一定喜歡,也會多多的給成錢,讓孩子們自己去買。

五、其它什麼不為外人所知的理由。

小王家就曾鬧出過一次烏龍。

有一年小王家孩子只得了爺爺奶奶給的1000元壓歲錢。小王的大姑姐家的孩子卻拿到了2000元。小王自是有些不平之感的。

可後來才知道,大姑姐年前給家裡又是買米麵油鹽,又是買乾貨海鮮,還有菸酒糖茶……家裡的年貨大都是大姑姐置辦的,花費何止1000塊。直接給錢,大姑姐又不要,只能多給孩子一些,意思意思了。

知道了這些,想著自己回婆家只帶了一張嘴,小王也由不平變成了慚愧。

清官難斷家務事,看這個問題不能只看到100和1000的對比,更不能直接上升到重男輕女的高度。也要稍稍換位思考一下,父母為什麼這麼做。

如果是遇到了樊勝美式的家庭,遇到了一味偏心的爹孃,那麼自然可以敬而遠之,劃清界限。如果不是,那就多一些理解和體諒吧。畢竟,都是父母家人、兄弟姐妹,是這個世界上最親的人了。

8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給我一個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