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95後,我出生在一個大家庭,小時候跟爺爺奶奶和大伯大娘住在一個院子裡,我們家是兩兄弟,老爸一直在洛陽上班,老媽在家照看我和弟弟,因為在農村山溝裡,只有村裡有一個小學,記得那時候我們一個學校裡大概一共只有十幾個人,上課也沒有什麼具體的等級劃分,反正都是十幾個人在一個小教室裡,教我們的老師也是初中畢業,每次開學書本都配不全,有時都是兩個人用一本書,記得每次開學第一件事情就是在校園裡拔草,每年到了農忙季節,還得幫學校老師去地裡幹活,當時年齡小,幹活都比較實在,忙一下午一人發一個蘋果都高興壞了,到了三年級才開始學英語,學英語必須到大隊部的學校去學習,我們每個人搬著自己的凳子需要走兩三公里去人家學校的班級裡,坐到教室最後面聽老師講英語課,後來因為教育問題父母決定把我轉到街上的學校去上學,因為我的姑奶奶在街上學校教課,找校長說了說我成了三年級的插班生。我爸媽在姐姐找了一套很老的房子,我們一家租住在哪裡供我們上學。
後來因為老爸在洛陽上班一年也回來不了幾次,所以跟老爸的溝通比較少,也害怕跟他溝通,因為家裡倆男孩,負擔比較重,母親也選擇了外出打工,而我們倆也開始了在親戚家寄宿的生活,因為我比較內向,所以在親戚家裡也是小心翼翼的,老是害怕犯錯,(這應該有過類似經歷的人都應該有所感觸)。只有到了節假日,爸媽會把我們接到洛陽,一家四口擠在父親的出租屋,父親為了租金便宜在城中村租了一個單間,我們一家四口兩個睡床,兩個睡地上,整個房間有個十幾平方,還放了好多父親幹活的工具和做飯用的鍋碗瓢盆。那時候的我也曾想像城裡孩子一樣住一個大房子,有一個自己的房間。不過也只是想想。
城裡花銷大,每次老爸把我們接過去都會給我們做紅燒,因為知道我們在農村吃肉的機會不多。我們在街上住的時候,每次老媽去割肉給我們包餃子,她都不捨得吃,給我和弟弟盛一大碗,自己去用多餘的餃子面吃一碗酸湯麵條。後來我上高中了,因為要住校,我們又搬回了老家。這裡我要懺悔一件事就是我上高中那會兒,爸媽有次從洛陽回來去看我,把我帶到了縣城下館子,點了兩個菜,他們看著讓我吃,因為有盤菜沒吃完,最後老媽覺得可惜,拿起筷子把剩的菜都吃了,因為餐館人多,我覺得丟人,還對老媽說了一些不好聽的話,媽媽覺得她給我丟人了,自己也紅了眼眶,對不起,媽。
因為我們一大家子人在一個院裡,所以平時也會因為家庭瑣事吵架,爺爺奶奶那時候比較偏向我大伯家,有時候他們做的事情也很過份,家裡沒少因為這些事吵鬧,年年如此,因為老爸在家的時間很少,所以家裡大事小事都是老媽處理的比較多,老媽是一個很直爽正直的人,也很孝順爺爺奶奶,每次受了委屈她都默默承受,哪怕跟他們吵一架,也就是一陣子的事,過去了她還是做好自己,但我知道有些事,有些話在她心裡留下了傷疤。每次老爸回家,奶奶都會讓他幹著活幹那活,老爸只會默默把活幹了,我有時候看不慣會給奶奶吵架,憑什麼不讓我大伯幹,奶奶說你大伯上班辛苦。。那時的自己也會替老爸打抱不平,結局都是徒勞,後來我每星期回家都會幫忙幹活,洗衣服,挑水,挖紅薯,扛花生什麼的,我以為自己多幹點,爺爺奶奶就能少乾點,畢竟他們年齡大了,但是我在他們眼中的結局還是懶。。我還因為這事離家出走過一次。
再後來有一次過年爸媽回家,媽媽發現有人翻了我們家的衣櫃,後來發現宅基證不見了,結果是我爺爺奶奶偷偷拿走給了我大伯家,因為這件事過年家裡大吵一架,後來老爸把我們都叫到屋裡說,我跟你媽給你們商量個事,咱買房子搬出去住吧,我們都說好,結果父親東拼西湊在洛陽老城付了首付買了一套小二手房,我們一家四口算是進城了,當時我去看房子的時候因為是老小區,房子裡的裝修也比較破,心裡也有點失落。但是爸媽卻是忙前忙後重新裝修,看著工人幹活,挑地板,選傢俱忙了兩三個月,因為對於他們來說,奮鬥了快半輩子終於有了自己的家。我和弟弟有了各自的房間,有了夢寐以求的大床,出了門不再是山,而是燈紅酒綠的大街,我們可以逛超市,可以逛公園,可以一出門就有公交車,我們喝上了自來水,用上了空調。我們可以天天洗澡,也用上了到現在都不太習慣的馬桶。
我們見到了很多以前沒見過的東西,吃了很多以前沒吃過的美食,學會了普通話,學會了如何在這個城市生存,我們有了更好的教育和醫療,生活也更加豐富了起來。慢慢的我覺得,家就是歸屬感!!而房子讓我有了一個獨立的家,沒有了以前雞毛蒜皮的小事,沒有了吵鬧,幸福感也在穩步上升。
或許我的經歷並不算什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因為經歷的不同,造就了我們對事物不同的看法。雖然現在洛陽房價很高,高到很多人都買不起,包括我自己。但是我們改變不了環境只能改變自己,我也到了結婚的年紀,我也想擁有屬於自己的家。所以我只能為之不斷努力!
我為自己的家想了數十套裝修方案,也想結婚生子,而我現在離我的目標還差套房子加油!努力奮鬥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