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並不幸福。自從有了人,就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幸福過。——帕特里克.拉佩爾
在人的幸福考量中,情感所佔據的比例是非常有分量的。對於幸福本身而言,無論男人還是女人,心中都渴望一份永恆而美好的情感,擁有一個完美而幸福的家庭,遠遠比得到更多物質財富要實惠的多。
就像人們常說的,如果沒有很多很多的愛,那我要有很多很多的錢。愛始終在物質之前,在現實生活中,你我在內心慾望的驅使下,不停地尋找自我的價值,追尋著幸福的真諦。
《人生苦短慾望長》本書書名取得過於簡單,但仔細翻閱,細細品味,實則大相徑庭,其實是一部愛情的傷感曲,以男性的視角來看待一個女人和兩個男人的戀情,就是我們常說的三角戀。
兩位男主人公,一個叫路易•布萊里奧,法國人,結了婚,生活在巴黎;另一個叫墨菲,美國人,沒結婚,生活在倫敦。兩個人愛上了同一個相當神秘的女主人公娜拉。娜拉如蝴蝶般在兩個男人之間輾轉,卻從不為一人停留。經常神秘出現,又神秘消失。
對於他們倆,娜拉不知道如何選擇,布萊里奧所給予的激情與活力,在墨菲那裡得不到,在墨菲那裡可得到的物質安全感,如果回到布萊里奧身邊卻享受不到。她不想做出選擇,因為她都想擁有。
而留給布萊里奧和墨菲的就只剩下:猶豫、等待和無盡的痛苦。小說將慾望闡釋得淋漓盡致,如電影般形象而曲折,如命運般註定而難以改變。
本書作者帕特里克.拉佩爾,法國當代著名作家。2010年憑藉《人生苦短慾望長》獲得法國女性文學獎——費米娜獎。他的雄心壯志是要做一個“生活的畫師”。他的夢想就是要將一種透明的生命或者生活赤裸裸地擺放讀者面前,讓讀者的呼吸更加暢快淋漓。
如果說衝動是魔鬼,那麼慾望就是罪魁禍首。
1、婚姻的抉擇,遵從內心的美好
夫妻之間就像內部經常會不協調的組織,然而為了組織的利益卻又能彼此妥協。
布萊里奧兒時的記憶,總是充斥著父母扭打吵鬧在一起的鏡頭。他覺得父母能相處三十多年,退休了還住在一起,純粹是為了相互報復,用相互折磨的方式來度過剩餘的時間。最終老爹被患了阿爾茨海默症的老媽家暴而死去。
而布萊里奧和他的妻子薩碧尼之間,布萊里奧沒有正經工作,靠偶爾的翻譯獲取少量報酬,生活方面基本上靠妻子或父母接濟度日,而妻子薩碧尼是女強人,藝術經紀人,固執強硬,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他們相互躲避對方,晚上他們在同一張床上睡覺,但是卻像兩塊孤獨的石頭,他們的生活中了毒,布萊里奧與妻子薩碧尼之間的婚姻名存實亡。
在遇到他的女神娜拉之後,他渾身充滿了活力,娜拉點燃了他的慾望,熄滅了他奄奄一息的婚姻。妻子薩碧尼對他的一切都可以容忍,除了背叛,最終離他而去。
既然不愛了,為何還要在一起?如果是為了相互折磨的感情,不如趁早放手,或許布萊里奧父母的晚年生活,就不會那麼悲催了。而對於布萊里奧的感情史,如果能勇敢點,現實點,應該也會過得很幸福。
可是生活沒有假如或如果,人生走得每一步都作數。如果愛,請深愛。如果不愛,請彼此放手。人生短暫,彼此都值得更美好的生活。
2、人生在世,永遠別高估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位置
為了體驗回來的感覺和再見你時的快樂。我就是這樣,我需要感覺到自己是自由的。
女主人公娜拉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任性,自由,放蕩不羈。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娜拉有著自己的遊戲規則——享有絕對的自由。在布萊里奧面前,她可以很坦誠地說起她的另外一個情人墨菲;在墨菲面前,她依然可以裝作若無其事地談論布萊里奧的一切。
如果是在現實生活中,這種女人應該是被世人唾棄的,會被冠以水性楊花之名,小三之名,且穩穩做實。但在娜拉與兩位男主人公的相處過程中,絲毫不隱晦自己的情感,想愛就盡情地去愛。她又是真實的。
她原以為自己能掌控一切,時過境遷,可是誰又會在原地等呢,最後娜拉因為她的欲求隨著布萊里奧的婚變和墨菲的調離而逐步走向破裂。或許她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她對他們的依戀是如此深重。
請記住:再深愛你的人,也不會在原地等你一輩子。所以請珍惜現在,感恩擁有,活在當下。
3、生活在於自己的選擇
總有一天靈魂會再相見,那時一切都雲淡風輕了。
小說中墨菲有著一份體面的高薪職業,他把自己的精力大部分用在自己的工作上,精神空虛,生活單調乏味,愛上娜拉這樣一個特別的女孩,也許是為了心靈的慰藉,讓自己感覺不那麼孤獨。他與娜拉的關係——一切盡在賬單中。
而布萊里奧是一個已結婚的醫療資料翻譯者,收入甚微,連要生孩子的權利都沒有。生活一團糟,正是因為如此,他迷戀上娜拉,從她那裡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滿足自己在婚姻生活中被壓抑的慾望。
三者各取所需,但最終的結局終究以孤獨、不幸收場。凡事有因必有果。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4、結語
慾望是個無底洞。也正是因為有了慾望,人才會痛苦。但選擇在於自己,控制自己內心的慾望,身為人,是可以做到的。
人生苦短慾望長,你的慾望又是什麼呢?如果你正面臨著某種慾望的誘惑,不知如何選擇,或許你會在本書中找到你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