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俗話說養兒防老,當自己老的時候當然是選擇跟兒子養老啊,這才是最正確的選擇。我相信一般的老年人都是這樣想的,都是這樣覺得的,可是有一位77歲的大爺卻說,拒絕跟兒子養老是他晚年做的最正確的選擇。為什麼和平常人的思想不一樣呢?為什麼說是他往年做的最正確的選擇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77歲的陳大爺:
很多人都說我都已經77歲了,為什麼還一個人住在老家?為什麼不跟兒子養老?是不是兒子不孝順,或者說兒子不肯讓我跟他們養老?其實這些都不是,我想反問為什麼要跟兒子嚷嚷?為什麼不跟兒子住在一起,就說我兒子不孝順?我兒子對我挺好的,我至於為什麼不跟他們玩了,那是有原因的。
兒子工資不高,所以買的房子也不是很大,勉勉強強夠他們一家人住。如果我再不擠進去,那就真的擠了。我在老家又不是沒地方坐,我在老家有個大房子,為什麼要擠到兒子那裡去呢?知道兒子那裡去自己也不舒服,兒子也不方便。還有就是我去他兒子那裡就會影響到他們的生活,而且我自己也會過得不開心。如果是這樣子的話,那我為什麼要跟兒子一起住呢?
如果我自己在老家住就不一樣了,在老家住我想幹嘛就幹嘛。而且在老家住不止很自由,而且還有很多熟悉的鄰居。如果跟兒子住的話,那就意味著沒那麼自由,並且沒有那麼多熟悉的鄰居。人老了就想讓自己過得開心和熟悉的人在一起的,去到新的地方,新的環境,一切也要重來,對於一個老年人來說,這是多麼難的開始呀。可能你還沒適應過來就會走了。如果是這樣子的話,那就更加沒必要跟兒子一起住了。
還有就是我在老家住一個人,沒有什麼活需要我做的,如果我去到兒子家,那就避免不了要幫忙帶孩子做家務的。雖然說不想去幫他們是有點自私,可是我已經70多歲了,我也不想那麼累。說真的,最近看到很多老年人去他兒子家跟他們住,然後累了就算了,還要被兒子們嫌棄沒做好。很多時候孩子跟父母的關係就是這樣變差的,不是父母不想做好,只是父母老了力不從心了,而孩子年輕對事物的要求還高,這樣子就形成了兩個極差,這樣又怎麼合適住在一起呢?
我兒子多次邀請我去他家的,讓我跟著他養老就算了,我還是拒絕了,而現在我在老家住的挺好的。早上起床可以跟鄰居一起去散散步,傍晚的時候也可以跟鄰居去散散步。還可以有人聊天,如果是在大城市的話,我想這些就難了吧。孩子忙除了上班就是加班。而且跟鄰居又不熟,鄰居也很忙,這樣子的話,就算在兒子那裡住也會覺得比老家住的還要孤單,還要寂寞。那還不如自己在老家住,多舒服多自在,多開心啊。
我相信很多人這個時候就會問,等以後你動不了了怎麼辦?以後動不了了就去養老院啊。你以為你在兒子那裡住動不了了,兒子也會一直照顧你到最後嗎?誰也會有那些時候的,可是孩子們也很忙,也要為了生活,哪裡顧得了那麼多?作為父母的就應該體諒孩子,能不給孩子添麻煩的,就不要給孩子添麻煩。難道你不想看著你的孩子開開心心倖幸福福的生活著嗎?難道你想你的孩子因為擔心你而煩惱嗎?因為你的事情而不開心嗎?你也不想那樣的。
所以說我拒絕跟兒子養老是我晚年做的最正確的選擇。就算人家怎麼說我也是這樣過的,只要我過得好我兒子也會過得好,我好我兒子好,這不就是大家好了嗎?又何必在意別人的說法呢,那些人是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覺得我兒子不孝順,如果我兒子不孝順的話,就不會讓我去他那裡養老了,更不會每個月給我錢了。反正我感覺現在過得挺好的。
如果再給我一次選擇的機會,我也會再次選擇拒絕跟兒子養老的,不想給兒子添麻煩,不想給兒子添亂,我這樣過挺好的。等哪一天我實在動不了了,我就讓兒子送我去養老院。就是因為我這樣做,我跟我兒子之間距離產生美,我們之間的關係處得非常融洽。現在如此,以後也如此。這樣的晚年我無怨無悔。拒絕跟兒子養老是我晚年做得最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