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張放假回家後,我對她說,這個假期,學學做飯吧。
沒想到大張一口回絕:不學,我以後不做飯,叫外賣。
我瞪她一眼,你總不能頓頓飯都叫外賣吧?
還有各種泡麵呀!大張說得很輕鬆。
我盯著她問,那我以後老了,做不了飯了,想吃家常飯,你又不會做,怎麼辦?
那我給你訂家庭私廚。大張說得很灑脫。
但是,在我所能夠想象的普通人家的日常生活裡,一個人怎麼能不做飯呢?一個家怎麼能沒有煙火氣呢?
我不死心地勸說,怎麼也得學會做一些菜,可以不常做,但想吃的時候要會做呀。
大張不以為然地說:現在哪還有願意進廚房做飯的女生?
沒法再交流下去了。
想到,畢竟她畢竟還在上學,離成家過日子也還早,也許將來她的想法會轉變了,即便她不轉變,將來願意過“吃泡麵、叫外賣”的日子,那也是她的選擇,我選擇了暫時閉嘴。
只是,我真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無論女生大張還是男生小張做一個不進廚房、不做飯,只會叫外賣的人。
除非他們用進廚房的時間,去創造了更大的價值、更多的財富,做了更有意義的事情;除非他們過得不是普通人家的生活……
在我的認知裡,做飯是一種愛的表達,吃飯是一種產生家庭凝聚力、溝通交流的儀式。用心做一桌子飯菜,看到家人吃得津津有味,這難道不是一種踏實的、安穩的、塵世的、最簡單的幸福嗎?
如果家裡每一餐都是外賣,沒有了柴米油鹽醬醋,沒有煎炸蒸煮炒,吃飯幾分鐘搞定,餐盒隨用隨扔,那還是一個溫暖的家嗎?並且,天天吃外賣也不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呀?
我覺得,每個人,不只是女生,即便是為了自己,也要好好學一點廚藝。當自己一個人在遇到苦和難的時候,如果還能到廚房為自己做點吃的,就會比較容易找尋到生活的勇氣和力量。
為了讓孩子能更好地生活,作為父母,我們應該讓孩子們學會做飯。工作忙時,叫得了外賣,不忙時,下得了廚房,為自己愛的人,為愛自己的人,在柴米油鹽的煙火凡塵中,演奏一曲鍋碗瓢盆交響曲,不是很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