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朋友,當初她是城市裡面的富家女一枚,因為不顧父母阻攔,嫁給了一個農村出來的家境不太好的男人。為此,父母和她斷絕關係。
起初,她堅信因為愛情,愛情會克服一切困難。
現在她後悔了,她說,柴米油鹽消耗了愛情,生活中的摩擦讓她身心俱疲。
她結婚6年,男人所有的錢都攥在自己手裡,從來不給她零花錢,反而把錢全給老家的嫁人姐姐。為此,她和男人控訴多次,男人不以為意的說:“反正你是城裡人,有錢,不在乎這個”,甚至開始耍酒瘋訴說自己娶城裡媳婦多委屈。
周圍的朋友覺得生個孩子請個月嫂很正常,男人和婆婆卻覺得請月嫂浪費錢,不如讓身為孕婦快臨盆的她自己動手幹活。孩子剛生下來,不準吃好一點的補品,熬一點排骨湯都覺得是無上福澤,婆婆甚至賣慘“我們農村女人孩子剛生,第二天就下地幹活了,也不用吃什麼排骨湯”。到了孩子再大一點,家裡一堆雞毛蒜皮,她開始覺得自己的丈夫面目可憎。
她深夜不止一次反思,到底是她錯了嗎?
確實,她錯了。
愛情不分貴賤,簡簡單單也很開心。
可是結婚要門當戶對。不是人品的問題,也不是房車的問題。
是人的生活觀的差距,是消費的差距,是下一代的差距。
門不當戶不對是結局只有兩個:
要麼離婚收場,要麼弱勢的一方委曲求全,夫妻同床異夢。
民國曾經有一部特別轟動的小說《傷逝》,它告訴我們,絕對不能只是為了愛情結婚,結婚要考慮物質,只為了愛情的男女結婚後,被生活磨滅了的理想稜角,最終郎情妾意變成怨偶一雙。
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一個在大城市有體面工作的男性,會娶一個邊遠地區的農村女孩嗎?
顯然不會。
但是一個在大城市有體面工作的女性,是真的會衝動嫁到邊遠地區當牧民的。
前段時期那個被家暴的馬金瑜就是最好例子。
女人在選擇配偶上面,會更衝動,但是男人會理智的多。
門不當戶不對,真的會產生很多懷疑,懷疑對方是否有所圖謀,而門當戶對,你有我也有,反而單純很多。
婚姻不是僅僅兩個人的事情,婚姻是個迴圈系統,兩個家庭輸出、兩個價值觀碰撞、兩種不同家庭文化的融合。
想要結婚一定要找有共同語言,門當戶對的物件。
畢竟,誰也不想物質加精神雙重“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