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上次隨意談到的為了“生存”的兼職經歷,其實都是為了說明生存的不易。有人說現在的社會對於年輕人太沒有希望了,各方面的壓力都有。

我應該算是相對幸運的型別,出身農村,透過自己一步步的努力然後上了“還可以”的學校,靠自己找了“還可以”的工作。但是真的那麼佛系嗎?我想並不是,在各個階段我都有各個階段的焦慮與煩惱,上學時候應該是最輕鬆的時候,但是我仍然有煩惱,那就是我想盡快自己賺錢,可以不拿家裡一分錢,當時是有“氣性”在裡面的,因為每次回家都會聽父母唸叨一遍這些年我花了多少錢。雖然是父母的無意之舉,但是少年的心性,總是想的比較決絕。 其實大學選了一個比較遠的地方,也是有一種想擺脫家裡管控的想法,當時覺得遠離就是獲得“自由”的方式,還記得第一次自己獨自坐火車,經歷了24個小時從石家莊到貴陽,買的硬座,因為便宜。年輕總是有無限的精力,最喜歡的座位是靠窗的,因為可以一路看著外面的風景。這應該是我第一次獨自出遠門,第一次去外地上大學,沒有家人相送,車上碰到同去送孩子的家長,指著我對自己的孩子說“你看看人家,一個小姑娘就能自己去,再看看你”。其實聽到是有心酸的感覺的,其實我也想有家人相送。 說到為什麼自己去坐車,時間太久,記憶模糊,只記得在家出發之前,在飯桌上和父親吵了一架,當時因為要趕車,對父親的嘮叨有些不耐煩,然後有所頂撞,可能是“兒行千里父擔憂”的心理,對我有不放心的地方,但是傳統父母表達愛的方式總是隱晦與矜持的,不願意表露自己的不捨,反而以一種吵架這種反方向、激烈的表達方式吐露自己的不安。我當然是又不捨又逆反的心理,想著“不送我就罷了,臨走之前還罵我”,自己抹著眼淚被哥哥送上車。 其實從離開家裡上學的那一刻,我確實是慢慢走上了一個比較“獨立”的路線,再想和父母撒嬌也會不好意思了。但是臨走的場景我一直記住了,這種傳統的家庭情感交流方式,我到現在也不認同,但是從小受到的影響,讓我也變成了一個吝於表達“愛”的型別。

4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月亮還是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