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會遇到一些很容易就爆發了、莫名其妙就爆發了,且爆發起來難以收拾的同事。
場面通常比較難看、比較心塞,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有點強。
.
要以“爆”、對“爆”嗎?
那明顯不科學。文明社會的社交場合,向來以“和”為貴。
且就算是“爆”了,大機率也只是當場出一口氣,順便拉低自己的形象,相當不值得。
.
要如何與之相處?該如何提起警惕,不讓自己在不知不覺中,活成那個自己討厭的人?.
.
失控源自恐慌,而非一時激憤。動輒情緒失控,表面看是被當場激怒,但其實並非如此。
所有的“易怒”,背後都是積累多年、難以開解的對於生活的恐慌。
這“恐慌”既細碎、又模糊,又難以察覺,在不知不覺中,把內心佔得滿滿當當。
如強烈的不自信(對未來充滿不確定),如經常性的負面思維(堅信事情只會更糟糕)......
這讓人思慮過甚,讓人經常陷入緊張狀態,讓人極易鑽牛角尖,經常自己把自己逼得無路可走。
......
在這恐慌的驅使下,一旦事態發展偏離預期,便會立刻堅信會有更壞、更更壞的結果等著自己——而自己,是沒能力挽回的,是隻可能更加悲慘的。
對(自覺)無路可走的人來說,(恐慌導致的)情緒失控,在某種程度上,已不是情緒的發散,而是消減壓力的一種方式。
.
.
失控者大多不善變通,對生活的態度過於堅硬。若仔細觀察,會發現許多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緒的同事,對於工作的態度、生活的態度,通常是非常認真的,也是有一定成績的;
但同時,又是非常守舊的、不善變通的。
他們往往討厭變化,極力維護已有的局面——即使這局面並不理想,甚至是不利於他們的。
.
“不善變通”,還體現在其他方面。
如在人際交往中一旦感受到惡意,就會認真地接受下來,並認真地憤怒起來;
如一旦被信任著的人反駁、拒絕,便會立刻疑問叢生,不安到無法控制。
.
.
“理當如此”的想法太過強烈,以至判斷偏離。情緒容易失控的同事,往往很難客觀面對不同的意見、不同的提案。
這不是因為他們更有經驗、更加聰明。只是“理當如此”的想法太過強烈,讓判斷偏離了軌道。
如:
應該同意我的想法;(我的想法才是最正確的)他應該會按我說的做;(否則他就有問題)......當然,他們不可避免地要遭遇不同意見、與預想外的提議碰面,也無數次被非常信任的人反駁。
本來這是正常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但在“理當如此者”的角度,任何的反駁、異議,都是針對自己而發的惡意,都是不尊重自己、試圖徹底否定自己的體現。
失控,便不可避免。
.
人們把這普遍稱為“性格有問題”。
其實,這和性格的關係不大,這更多是認知力的問題。
如:
對生活、對世界,尚未有深刻的領悟,面對問題欠缺解決手段;對自身,尚未建立正確的自信。這與年齡無關,這隻和成長經歷有關。
憤怒,其實更多是無力感的顯現。對生活無力、沒有底氣、沒有更好的辦法,只好用“憤怒”這一原始能力,來作為解決問題的手段。
.
但也不必因此而生出同情之心。
誰也拯救不了誰、徹底幫助不了誰,只須明白背後的原因就好。
.
.
對尊嚴的執著,讓情緒更加火熱。人是情緒動物,再理智、冷靜的人,也難免做出一些按心情說話的事。
如面對已有成見的、甚至是已有矛盾的同事,多少會有一些牴觸情緒,如“他懂個毛啊”、(領導有不同意見時)“真正懂行的是我”,之類。
“我更高、更強、更偉大”,所以絕不能比別人(討厭的人)差。就算是輕微的認同,也是認輸的(失去尊嚴的)表現。
.
若身處優勢地位,如能力更強、職位更高,那別人稍有冒犯,憤怒便不可控制。若不能完美地藐視冒犯者一下,意難平。
.
.
放下,是最好的自控。若憤怒不是非常強烈,那主動把愉悅感、幸福感等正面情緒拉過來,使其佔據情緒的主陣地,未必不是個好辦法。若憤怒到難以抑制,那一定先閉上眼,轉移下注意力——比如,想一想那些對於自己,更加重要的人和事。表達情緒沒有問題。尤其快樂的情緒更能感染人、愉悅人,讓自己在群體中更容易受到歡迎。
只要不去放任情緒做出傷人害己的事,那表達就不是問題。
所謂的控制情緒,不是指消滅情緒,而是在情緒出現時,運用適當的自制力,不讓情緒傷害到自己(或別人)。
.
所以,當憤怒出現時,不妨先等一等,不要先急於表達憤怒。
把憤怒放置一旁,或處理手頭的工作,或做點其他愉快的事......不知不覺中,憤怒消失無蹤。
.
.
專注於力所能及之事,承認有些事無力改變。也許我們很聰明、很能幹,甚至是很偉大——但總有侷限,我們不可能做到所有想做的事;很多時候,能把“能做的”做好,已經很偉大。
所以,想要把情緒控制在平靜狀態,不作無謂的擔心、無意義的憤怒,明確區分“能改變的”、“不能改變的”,就非常重要。
可改變的,那就傾注更多力量在上面,如工作、身體等;不可改變的,則儘量迴避,如不幹活的同事、愛嘮叨的上司、不配合的客戶......總之,不去努無謂之力,把有限的時間用在更值得的地方,就好。
.
我們不能改變別人,我們只能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
.
.
總之,與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緒的同事相遇,的確不是很好的體驗。
若被“易爆同事”認定為不是好人,那日子可能更不好過。若來個“易爆領導”,那簡單要整天唸佛才能在單位忍耐下去。
.
但不必因此產生“以爆,制爆”的想法,那隻會讓立場變得糟糕,順便搞壞了心情、耽誤了時間。
不去理會、儘量冷置,就好。
同時,專注於力所能及、不斷尋找新的人生增長點,那不僅情緒得到了有效控制,前途也會更加美麗。
越高的地方,與“易爆者”相遇的機會,就越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