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對95後來說,在校園、街頭、酒吧或者逛漫展、打遊戲組CP,抑或在交友軟體左滑右滑,都有可能碰撞出愛的火花。/《偶然發現的一天》對95後來說,“直教人生死相許”早已不是“問世間情為何物”的唯一答案。

古有二十弱冠、三十而立,今有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中國人總是喜歡將年齡與一個人成家立業的人生時刻表相對應。隨著2021年新年鐘聲的敲響,第一批95後已經過了25歲,第一批00後也剛滿法定婚齡,人們眼中的這些“小孩子”,早已不復青澀。

早戀對95後來說,“分分鐘”的事。/《過春天》被統稱為“Z世代”的他們,生於資訊爆炸的時代。大學校園的青澀戀情是80後對愛情最浪漫的回憶;中學暗戀的校花、校草和高年級學長讓90後第一次嚐到心動的滋味;而對早熟的95後、00後來說,小學就向異性表白都不算什麼稀奇事。什麼是愛情?對95後來說,“直教人生死相許”早已不是“問世間情為何物”的唯一答案。他們可能會說:“愛情來得快,去得也快。失戀是真難受,但下一個更乖!”

怎麼認識的不重要有趣和好看總要佔一樣是一見鍾情,還是日久生情?是始於顏值、陷於才華,還是忠於人品?人類愛情發生的過程像個謎,誰也解釋不清。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切羈絆的開始,都需要一次或偶然,或浪漫,或平平無奇的相識。對95後來說,締結愛情關係的途徑不是相親,更不是面試,兩人認識的方式和場合不再是一件特別重要的事。在校園、街頭、酒吧或者逛漫展、打遊戲組CP,抑或在交友軟體左滑右滑,刷到一個看著順眼的人,都可能碰撞出愛的火花。

只要聊得來,隔著螢幕也能交付真心。/《踏血尋梅》和80後、90後不同,透過探探、陌陌、soul等交友軟體結識異性,在95後看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現在大部分人可以接受這種方式,相當於換了一個平臺聊天。只不過這個聊天的准入機制設定是顏值。”1997年出生的曉冉說。曉冉上大學的時候,學校在郊區的大學城。儘管大學城聚集了大量年輕人,但線下認識的途徑和機會並不多。除了那些熱衷於社交的校園風雲人物,大多數人還是每天重複著教室、圖書館、宿舍的三點一線生活。“交友軟體真的能幫助我們,我周圍就有透過這些交友軟體認識,最終走到一起的人。”曉冉說。去年畢業、剛剛開始工作的曉冉偶爾也會用交友軟體找人聊天。不過,她用的交友軟體是根據雙方之間的距離推送的,她經常在上班的時候刷到同事。心知肚明的兩人雖然有些尷尬,但都假裝不知道這回事。2000年出生的婷婷還在讀大三,她也喜歡用交友軟體認識異性。“不僅是我,我周圍有三分之一的人都在用。”婷婷說。但據她觀察,不少女生用這些軟體的目的只是想找一個長得還不錯、帶出去有面子的異性玩伴一起瘋、一起玩兒。“不排除很多人用交友軟體只是為了解決生理需求,但我不介意透過這個方式找女朋友。”同為2000年出生的何睿說得更直接。他把透過交友軟體“面基”的過程比作“開盲盒”,“在見面前你永遠無法預知坐在你面前的女生的樣子,也許遇到的是‘普通款’,也許哪天就開出了一個‘隱藏款’”。何睿有很多長相不錯的異性好友,她們不是他的發小,就是認識了十幾年的老朋友,最後都處成了“哥們兒”。所以,他反而沒有那麼看重女朋友的外表,“我的理想型是那種個子不高的小圓臉女生,最重要的是人要有趣,能玩兒、能鬧,接得住我的梗”。何睿說:“談戀愛就像交朋友一樣,有趣和好看總得佔一樣。”

一不小心,哥們兒就會變女友。/《過春天》比起“三觀一致”“興趣愛好相同”這些相親時經常出現的模糊性表述,不少95後找物件時的要求更加簡單粗暴—— “能玩兒到一起”。比如,遊戲發燒友曉冉非但不會阻止男朋友打遊戲,她還想打造一間電競雙人房,與男朋友一起“開黑”。曉冉的一個“腐女”朋友很喜歡“耽美”,她的男朋友也能夠接受。“她會把愛好和現實分得很開。這個愛好並沒有影響他們的戀愛,兩人還經常討論耽美小說的情節。” 曉冉說。婷婷發現,周圍的同齡人談戀愛時大多是兩個人在一起吃吃喝喝,不太注重精神上的交流,這讓她有些無法接受。所以,她沒有和同齡人談過戀愛,前任都是比自己大的90後。

女人賺錢養家、男人貌美如花長久以來,“男人賺錢養家、女人貌美如花”的男強女弱式搭配,一直被奉為“完美愛情”的典範。但正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會再為“瑪麗蘇+霸道總裁”“才子配佳人”的戲碼買賬,95後的愛情觀也日趨多元。“小奶狗、小狼狗、老臘肉;痞帥的、乖巧的、年下小正太,甚至是謝耳朵一樣的書呆子,只要長得好看或者擁有某種魅力和氣質的形象,都有人喜歡。”在婷婷眼中,同齡人早已不再侷限於所謂“大眾情人”“完美好男人”概念,姐弟戀、勢均力敵型或女強男弱的組合紛紛出現。

各花入各眼,95後的戀愛組合層出不窮。/《初戀這件小事》1996年出生的夏青和女友是大學同班同學,相戀5年,其中經歷了畢業之後異地兩年的考驗。女友即將研究生畢業,並拿到了某網際網路大廠的offer,月薪是夏青的兩倍以上。學歷和收入的差距,並沒有讓兩人感到彆扭。夏青並不太介意,只是暗中會給自己鼓鼓勁。“我們都是對錢沒那麼計較的人,平時的花銷誰掏錢也不會分得那麼清楚。”夏青說。曉冉和婷婷也表示,自己和周圍的女性朋友在和男生約會的時候,都會很自然地採取AA制,並不覺得由男生負擔約會花銷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也許是受女權思想的影響,我們這代人追求自由和獨立,不想依賴對方。”曉冉說。看到抖音上那些男人說錯一句話就被老婆扇巴掌的段子,她會反思,“她們一方面想獲得尊重和權利,另一方面不想放棄女性身份帶來的紅利”。女性要溫柔賢惠,男性要陽剛堅毅,這種刻板印象逐漸被95後打破。相較於對護膚和穿衣打扮一竅不通的“直男”,懂搭配、會生活的“精緻boy”無疑更受95後女孩兒的歡迎。

說不定,邋遢得別有特色也能受到95後女孩的親睞。/《戀愛通告》“懂搭配的男生肯定是加分的。可以長得一般,但必須‘潮’。穿得土,長得再好看也不行。”這是曉冉和朋友們找男朋友的基本要求。曉冉上大一的時候,有個男性朋友因為喜歡化妝被整個宿舍的室友嘲笑。沒想到,過了一段時間,他的室友們也開始關注護膚。婷婷也會對打扮入時的男性好感度大增。而且,她一點都不牴觸男性噴香水,她很喜歡那些會噴香水的男生,覺得他們既成熟又有味道。

結婚只是可選項,丁克、不婚也正常元旦那天,何睿在朋友圈發了一張自家貓的照片,同時配文:“2021年,一定給你倆找個媽。”因為孤獨,想談戀愛是何睿的日常,但他牴觸婚姻,也牴觸生孩子。“結婚是一切麻煩的來源,彩禮、婚禮、買車買房、過年回誰家,有了孩子之後會更麻煩,想想都頭疼!”何睿說,“我是個怕麻煩的人,對一切麻煩都會迴避。”恐婚恐育也是何睿的同齡異性朋友的日常,“當她們聽到那些家暴、殺妻的社會新聞,看到哥哥姐姐們結婚生子後的生活狀態,就對婚姻不再憧憬了”。對大多數95後來說,戀愛和婚姻截然不同,兩者不能混為一談。是否想談戀愛、是否想結婚,對於這兩個問題的理解,可以有不同的答案。

2020年8月25日,廣東廣州,七夕乞巧文化節上展出的牛郎織女渡河橋。/IC以婷婷和她的室友為例,她們分裂為以下陣營:認定自己以後肯定會結婚的有兩位;期待戀愛但堅決不結婚的有一位;不想戀愛也不想結婚的有一位;婷婷則是想談戀愛,但對婚姻的態度搖擺不定。對戀愛不排斥但堅決不結婚的室友覺得,婚姻是一種經濟關係,它並不是愛情的保證。婚姻讓愛情變成了合夥開公司,是對人類的異化,也汙染了愛情。婷婷對婚姻態度搖擺,則是因為對現行婚姻制度有疑惑。“比如對於離婚冷靜期的設定,我還是不太能理解。”既不想談戀愛也不想結婚的室友奉行的則是柏拉圖的邏輯。在她看來,愛情必須是一種求而不得的東西,要是求得了,愛情就會消失。所以,為了處於一種求而不得的狀態,兩人之間要相互生氣,相互讓對方感覺不圓滿。

2019年6月25日,遼寧瀋陽。又是一年畢業季,中國醫科大學沈北校區,男生反串穿婚紗,以特別的方式告別母校。/視覺中國這種分裂的情況集中出現並不是偶然的。貝殼研究院釋出的《95後新社會人婚戀居住調查報告》顯示,24.3%的95後男生享受戀愛但不願意結婚,而女生的比例是31.4%;男女單身主義者分別佔5.1%和10.5%;奉行丁克主義的男女分別佔4.3%和4.1%。夏青和女友還是期待婚姻的。“從小受家庭和生活環境的影響,我們倆骨子裡還是偏傳統的。”夏青說。但和80後相比,他也有反叛和個性的一面。夏青一直有一個大膽的想法,想等女友研究生畢業後,兩人一起去澳大利亞,來一次“打工旅行”。只是,疫情暴發,兩個人只好作罷。“我們想趁著年輕、生活負擔還不算重的時候,用一年時間多體驗生活,哪怕這一年都不掙什麼錢。”夏青說。(應受訪者要求,曉冉、婷婷、夏青、何睿均為化名)

3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世俗的愛情之小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