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你可能有過這樣的經歷:
靈感突現的時候,火速編輯了一段文字,然後把它發到了社交平臺上。
這個時候,你不禁輕嘆了一口氣,然後在心裡默唸了一句:
“現在的人呀,一點審美的眼光都沒有。”
平臺的資料很差,這真的是因為看到你文字的讀者,都沒有審美眼光嗎?
肯定不是的。
不過,這也不能說明這段文字本身的質量好壞。
說到這,可能有些姑娘會覺得很懵。甚至,她們還會在心裡想:
“既然這段文字質量好,讀者的審美水平也很高。為什麼最終的資料會這麼慘呢?”
其實,這兩者之間並不矛盾。因為不是所有的好東西都會被欣賞,這和欣賞這件東西的人的眼光無關,而是跟“使用者思維”有關。
這句話該怎麼理解呢?我來給大家舉一個廣告上的例項。
加酶洗衣粉上市之前,人們使用的都是一些普通的洗衣粉,這些洗衣粉去汙能力差、浪費比例高,總之是很不合適。
後來,生產廠商推出了一種加酶洗衣粉,這種洗衣粉雖然價格貴一些,但它們的去汙能力卻增強了兩倍,使用效率也大大提升了。
所以整體算下來,這種加酶洗衣粉要比普通的洗衣粉經濟實惠的多。
可是,實際投入到市場上之後,人們卻發現這種洗衣粉的銷量竟然非常慘淡。
為什麼會這樣呢?
廣告營銷方面的專家,做了一次市場調研,最終發現:
人們之所以不願意買加酶洗衣粉,是因為他們在感性上認為這款洗衣粉的樣子跟普通的洗衣粉差不多,都是白色的小顆粒,覺得花更多的錢買加酶洗衣粉不值得。
得出這個結論之後,生產廠商就把加酶洗衣粉裡一部分的白色顆粒染成了紅色。
雖然這種顏色的改變,對洗衣粉的效力沒有任何影響,可是,利用這一方法,加酶洗衣粉卻成功的打開了市場。
因為人們會覺得,普通洗衣粉都是白色的,加酶洗衣粉卻是紅色的,那效果肯定不一般。
說到這,大家肯定都知道,什麼是使用者思維了吧?
其實,使用者思維和生產思維只差了一點。
一個具有生產思維的人,會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事物本身上。
可是,一個具有使用者思維的人,不僅會去保證產品的質量,還會想辦法幫助使用者或消費者,去更好的接受我們的產品。
再回到上面的例子:
一篇文章的質量明明很好,為什麼最終收穫的贊卻很少呢?
其實,站在讀者的角度想一想,你就會明白:
為什麼我要給大家講“使用者思維”呢?
其實,這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姑娘都無法做到,跟自己的男朋友或老公和諧溝通。究其原因,就是因為這些姑娘沒有“使用者思維”。
舉個例子來說:
男人在外面喝酒應酬很晚都沒有回家,你很擔心他,於是就想跟他打電話,詢問一下情況。電話接通了,很多姑娘會對男人說:
“你怎麼還不回來呀?不知道我一個人在家裡很害怕嗎?
再說了,喝酒熬夜都對身體不好,你怎麼一點都不知道愛惜自己的身體呢?”
聽到這段話之後,男人可能會很生氣、很壓抑,覺得你這是在無理取鬧,一點都不知道體諒他。
至於你關心他的本意,男人根本就體會不到。
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結果呢?很簡單,因為她們沒有“使用者思維”。
其實,你對男人的關心、愛意,以及對男人的訴求和期待,就是你要販賣給男人的產品。
這些產品的質量確實很好,字字都飽含著真心實意。可是光有質量還不行,你還要想辦法,去讓男人認可你的產品。
怎麼才能實現這個目標呢?
第一點:一定不要結論先行
現在,我們來思考這樣一個問題:
你走在街上,有個人一上來就罵了你一句,罵完這句話之後,他後面說的都是誇你的話。請問後面的那些話,你能聽得進去嗎?
肯定聽不進去,你只會覺得後面那些誇讚也充滿了敵意!
同樣的道理,在跟男人溝通的時候,一定不要“結論先行”,尤其是在表達一些負面的結論的時候,你需要更加慎重。
否則,男人就很容易會忽視你後面講的話,進而向你產生對抗的情緒。
為什麼你向在外面應酬的男人打電話,關心他,可他卻絲毫不領情呢?
這絕大可能是因為你把“你怎麼還不回來”、“不知道我一個人在家裡害怕嗎”,這樣充滿指責意味的負面結論放在了最前面。
當男人聽到這些結論的時候,他就很容易會想:
“既然你這麼想我也沒辦法,反正我說什麼都沒用了,那就破罐子破摔吧。”
基於這樣的想法,兩個人就很容易會對抗起來。
正確的表述是這樣的:
一定要現象、事實優先,結論後置。這樣一來,男人才更容易能發現自己的問題。
比如,你可以對男人說:
✔“親愛的,現在已經十二點多了,可是你還沒有回家,我真的好擔心你。
而且這麼晚了,我一個人在空蕩蕩的房間裡,實在是不敢睡覺。
親愛的,你到底什麼時候回來呀?這麼晚了,你又喝酒又熬夜的,真的很傷身體。”
這段話的妙處就在於你表述的都是事實,事實都是擺在眼前的,根本就無可辯駁。所以,男人也不會想著去反駁我們,而是會在潛意識裡接受這些事實。
基於這個前提,你在後面拋結論的時候,男人就更容易能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