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關注後星標我們 尋找不一樣的自己

雅俗共賞許嵩 - 青年晚報

往壞處想

“完了,完了,這次又考砸了”“我之前該複習的什麼都沒看,這次掛科掛定了”每當事情開始或結束後就會有這樣的預測。這些人就是防禦性悲觀的高手。

他們不僅做事勤勉,結果也會超過自己想要的預期。可是這樣的防禦言語久了後,那些同時在多個場景聽到同樣的話語時。這些人們就覺得很煩,也會覺得他們虛偽。

明明每次都會是最好的成績,總會習慣性的說出一句這樣的話來貶低自己。每個人都喜歡防禦,敵不動我不動的狀況。只是我們不習慣虛偽的面對所有的事情。

從而就會造成喜歡“防禦性悲觀”的人會大機率的一直贏。防禦性悲觀是指,在過去的成就情境中取得過成功,但在面臨新的相似的成就情境時仍然設定不現實的,低的期望水平並反覆思考事情的各種可能結果。

也就是防禦性悲觀者“凡是會往壞處想”,會把悲觀當作一種策略。這樣就相當於事情沒有變得和自己預想的一樣糟糕時,還是會盡可能地去完善。

會不斷地給自己迴旋的餘地,一直努力下去。讓自己保持一種會失去的心情,之後才會更加珍惜現有的時間。也是在不停的降低自己的期望值。

降低期望值

“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這個道理是我初中時明白的。可以說是被迫知曉,有一段時間早上需要去“跳樓梯”。從下往上跳,那種樓梯很寬不是很高。

就是每當你跳到一半的時候,就會感到非常吃力。嘴巴里有因為有氧運動產生的糖分和乾渴。比較尷尬的是你跳完後面還有人排著隊等著跳。

因此你即使累了也不能停下來,要堅持下去。你後面還有一大群人等著你跳完,由此旁邊還有人和你一個起跑線上,一塊向上向前跳躍。

每次我心裡都會膽怯,想退縮。跳這個樓梯很累,但是又不能停。我就給心裡定一個目標,想著跳不完就別跳了。反正老師也不能把我怎麼樣。

這種心理一旦開始蔓延,後面幾天的跳樓梯簡直無法直視。直到有天我看到,一個小巧的女孩子,她和我跳的一樣很吃力。但是從來沒有放棄,也沒有耍賴皮。

嚷著說不想跳了,找各種藉口給自己開脫。我就去問她,為什麼你這麼厲害,能完成老師訂的目標。她笑了笑,嚴肅的看著我說“我就只是不想被人討厭,更加不想被自己看不起”。

每次我跳樓梯的時候,都會把對自己的期望值調到最低。然後在腦海裡出現過各種被捱罵的場景,因為個人原因而失利。跳的時候只想著專心做好眼前的事情,跳就對了。

反差感

我們現在的年輕人對每一件事情,心裡幾乎都會有一個底。那就是對每一件事情的最低期望值。行動加個人期望是直接等於事情結果。行動是基於對自己的一個總體的評價,期望又比較容易被他人影響。

到最後事情總是會搞得一團糟,也是說不準的事情。悲觀是人類在樂觀之下的情緒。沒有悲觀哪來的樂觀,沒蛋哪來的雞。樂觀是一種正面的好情緒,悲觀是負面情緒。

他們倆不相容且相生,快樂到極點會落淚,悲傷到極點會笑。這些體現在各種“喜劇和悲劇電影裡”都有過不同程度的體現。會產生一種“劇中人在笑,局外人在哭”的反落差感。

喜劇和悲劇都是靠著這個來收割,一批批的觀眾。無論男女老少,只要能看明白事理的,都能被這種反差感動的一塌糊塗。現代人為什麼會喜歡“防禦性悲觀”?

是因為有太多事情,跟我們預想有出入。跟我們的期望有出入。那些一直樂觀的人,私底下一定很喪吧。高一點是為了開心,再低一點是為了事物本身。

如果說這種“防禦性悲觀”會讓人擁有更大的幸福和成就感。那我們何必要裝作那麼樂觀,開心是自己的,不開心也是自己的。在樂觀一段時間沒有任何結果後,要開始對自己進行防禦。

防禦從古代開始更容易是女性的表現。是她們留守在家的習慣,女性會防禦各種可能會受到傷害的事情。天性如此,她們也是這種人群的主體。

對一件事情失望過很多次,次數達到可以重新再來一次的悲觀。乾脆對那件執念的事情,直接先給予最差的心理防禦評分。這樣以後即使出現什麼情況都能,比較好的面對。

但是有一些突發情況,會直接把最壞的情況沖垮乾淨。這種情況下,就只能直接放棄事情,努力的減少事情對你個人的衝擊。我們一起做一個“防禦性悲觀者”吧?晚安,我們與星月與你同在。

其餘圖片/unsplash.com

8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80後的你結婚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