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三大關係:
社交關係 - 生存
性交關係 - 繁衍後代,調節激素平衡
情交關係 - 發展愛情,昇華愛,實現真正的心身健康。
第一篇 男女社交關係
第二章 家庭的完整
第八節 自由小張因為工作關係接觸到了另一家公司做總經理秘書的小婷。一見面他立刻就被小婷迷人的身材、優雅的氣質所征服。幾經磨難,他終於將美人引入洞房。婚後沉迷於幸福之中的小張覺得自己年輕有為,事業有成,覺得小婷不應該再幹秘書這種服侍人的工作了。他提出讓小婷換個工作時,小婷因為喜歡做秘書工作,堅決不同意。在小婷由於工作努力被提拔為辦公室主任,經常在外面應酬很晚才回家後,小張終於無法忍受而衝小婷大發雷霆,指責她只顧自己發展,不顧他和家庭的需要。在權衡家庭利益和個人發展的利弊之後,小婷決定為了自己工作的自由而放棄了和小張的婚姻。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如果一個家庭是以犧牲其家庭成員的自由為目的,家庭即使不解體,也決不會有幸福的未來。那麼什麼是自由呢?所謂自由不僅僅是人身體、行為可以由個人支配,最主要的是精神的自由,即人有選擇自己意識的權力,有不被別人影響和控制的思維方式和節奏,有形成和發展自己思想並表達的空間。自由永遠是人類追求的目標。從在地球上的快速運動到追求宇宙空間的發展,無不是人類追求自由的結果。追求自由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權力,但應該是以不限制或者犧牲他人的自由為前提。家庭的很多矛盾都來自於其成員追求自由的衝突。好的家庭會協調這些衝突,分裂的家庭則是家庭成員放棄了協調的努力,或者把個人的某些自由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讓其他成員犧牲他們的自由。
當今中國社會人們抱怨最多的是失去身體行為的自由,但是傷害最深的則是精神自由,影響最遠的則是很多女性失去了生育的自由。很多人都抱怨自己的配偶在不合適的時間打手機干擾他們,在辛苦工作回家後精神仍然還要接受配偶的抱怨和指責,仍然要被迫解釋自己在外面的行為。而配偶們則滿腹牢騷,認為自己打手機是關心他(她)。打手機不是錯誤,錯在手機通話的幾分鐘會干擾接聽者的思維過程,讓他(她)不能長時間持續地思考問題,使他(她)失去了思想的自由。很多人在工作時思想必須受到工作約束,不能得到絲毫的放鬆。回家後如果還需要緊張地解釋自己的行為,思維過程被配偶所控制,那他(她)就會覺得自己毫無自由可言。不是避免回家,就是想方設法逃離家庭。
一個叫曉麗的女性如是說:“我並沒有約束我丈夫的行為,我給了他時間和行為的自由。我所做的就是關心他不要太晚回來。每天晚上10點鐘還沒到家我給他打電話關心他的安全。我把全身心都給了他,但是他並不領情,反而認為他失去了自由。我這樣做有什麼不對嗎?”
自由不是別人賞賜的。真正的自由是思想上的自由。人需要有一個自由空間去建立自己的聯想。也許這個聯想和配偶沒有關係,甚至和任何人包括與他(她)自己都沒有關係,但是這是人真正感到自由的地方。一個正常的家庭一定是一個可以讓人充滿自由幻想的場所。就好比丈夫並沒有拿繩子拴住妻子,但是每次妻子晚回來或者和異性朋友交往就要審問妻子,讓妻子感覺失去尊嚴,沒有自由一樣,妻子每天晚上的手機電話無疑是打斷了丈夫的思維,不但影響丈夫的工作,而且會給丈夫形成很大的心理負擔。每當他晚回家的時候就會產生一個無法擺脫的煩惱。妻子實施了她“關心”的自由,但是卻剝奪了丈夫聯想思維的自由。糟糕的是丈夫無法完整地表達出這種被剝奪自由的痛苦,甚至認為妻子這樣做是“愛”他的體現。更糟糕的則是妻子不但剝奪了丈夫的自由,自己也放棄自己人格的獨立。很多妻子為家庭放棄了自己的一切,所以認為丈夫也要為她們的“愛”犧牲自己的自由。實際上只要妻子有了自己的自由空間,就會理解和支援丈夫的自由空間。
現今很多家庭沒有孩子,看似夫妻是為了自由,或者為了所謂不能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不能讓孩子快樂幸福而自願不生孩子,實際上是被迫犧牲了生育的自由。首先她們為了生存,不得不拼命工作,當然還有一部分女性非要等著嫁給有房有車的男性,因此推遲了戀愛婚姻的年齡。等到結婚後她們的年齡已經錯過了最佳的生育期;其次是很多女性恐懼生育後再也不能從事以前喜歡的工作,擁有以前的職位和收入,社會形象受損;最後是女性恐懼生育後自己的體型變化,容顏不再,會導致丈夫外遇。如果婚姻裂解後自己無力或者恐懼承擔養育孩子的責任。唯有一種女性選擇了放棄生育的自由而終身不後悔,即她們終身全身心地投入了追求某種信仰,某種超越生命的信念當中。
男女三大關係心理學(二十二)
注:心身健康諮詢師張曉平的著作《生活在家庭婚姻愛情的三維空間裡》在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3第一版後修訂為《男女三大關係心理學》,但是因為某種原因不允許再版。現發在自媒體上供感興趣的朋友交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