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再去微博搜尋已經看不到完整的帖子了,我零零碎碎找到了幾張截圖。
大家可以看一下:
很多人看到這裡,可能會覺得不可置信,現在還有這種習俗嘛。有,很普遍。
而我就是一個親歷者。
大年三十晚上,我就被我媽趕回了家。
去年我爸生病去世,我媽狀態一直都不好。於是,我和老公商量今年回孃家過年,陪陪我媽,孩子多,說說話,鬧一鬧。
過年前因為疫情,出行上有各種各樣的說法。有的說只要出市區,回來就隔離14天,又聽說,只要核算檢測就可以。
一直心心念念著回家的我,每天的心情也是跟著這些訊息起起伏伏。
最後,我和老公商量,不管怎麼樣,先把核酸檢測做了,然後開車回家看看,大不了,到了孃家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然而,到家後我媽並沒有想象中的開心,我弟也一幅欲言又止的樣子。
而在我們到家兩天後,距離過年還有兩天,我媽終於說出了她心裡藏著的那一句話——不準在家過年。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是我弟妹不同意我在孃家過年,說如果我回家過年影響他們的運氣。
還放話說,如果我不走,她就一個人過年。我媽說:“你是嫁出去的女兒,你還是回你自己家過年吧。大過年的,你爸又剛去世,我不想讓家裡搞的亂七八糟的。”
聽了我媽這話,我很生氣,也非常難過,為了回來過年,我和孩子們都做了很大的努力。我先是做了我老公的思想工作,因為我們家和小叔子家是輪流陪公婆過年。
今年,是輪到了我們家,老公同意了並說服了公婆。女兒暈車特別嚴重,可她從小就一直跟姥姥親,在這個特殊時期,她說暈車再難受,也要回去陪姥姥過年。兒子呢,一直怕做核酸檢測,可在去做核酸檢測的路上,他說:“為了陪姥姥過年,我要變得勇敢。”
我哽咽著對我媽說:“我們只是心疼你,想陪你過個年。”
可我媽看不見我的眼淚,只說這一份孝心她領了。
“你爸剛過世,第一個年,我不希望我們家是四分五裂的,你弟妹終究是我們家人,你呢?結婚了出嫁了,該陪著公婆過年的。”
我抹著眼淚,收拾著行李,跟老公說了大概。再跟女兒解釋,出市區要隔離,我們只能回去,不然會誤了開學。兒子和表哥玩的很嗨,根本不願意回去,他不管什麼隔離不隔離,他只要在姥姥家過年。
可是,小小的他不懂,我們對於姥姥一家人來說,我們是外人,是親戚。回孃家的路是最開心的路,可被孃家趕出來的路,也是最傷心的路。
當我把這件事和閨蜜說的時候,她問了我一句,你怨不怨你媽?
說實話,我不怨我媽,也不怨我弟妹,我最怨的是我弟。
雖然他沒有出面阻攔,但他的沉默就是最大的默許。
我甚至不敢相信,我媽被這些封建迷信荼毒了這麼多年,講不通也就算了,我弟妹作為外人,我也不能要求她能考慮我的感受。
可他,90後,大學畢業,接受的教育和思想都要前衛很多,竟然也相信這樣的封建迷信。
也許有槓精出場說,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身邊就有因為女兒回孃家過年,她哥哥生意虧了。
我想說,要是沒哪個科學實驗證明,哥哥投資失敗就是妹妹回家過年造成的,這就是赤裸裸的誣陷、誹謗。
投資有風險不是常識麼,我們女性什麼時候有這麼大威力?
按照同樣的邏輯,那些對付仇人的,不需要親自動手殺人,只需要每年正月就跑到敵人家裡,給他外甥剃頭就行了。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也許,我弟弟並不是真的相信。而是這樣的習俗對他來說,並不會損失什麼。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姐姐不再是一家人。
可當他生活有困難,他怎麼就想著來找我這個姐姐幫他了呢。
值得慶幸的是,現實中,還有很多家庭已經主動拋棄了這種陋習。
知乎上看到有網友分享自己家的故事。
@半生少女
父母提出想旅遊過節,姐弟倆都不想。
媽媽就說弟弟,“你再不珍惜,等姐姐出嫁就不能和你一起過春節了。”
弟弟:“為什麼?”
媽媽:“大年初一,出嫁的女兒不能在孃家過年的。”
弟弟:“那你倆自己過吧,我和我姐一起。”
此時一旁的爸爸也積極響應:“爸和你一起去。”
最後,媽媽尷尬地走進了廚房,沒過一會,她也表示,想啥時候回來就回來,不搞這些封建迷信。
@weller分享了今年她和奶奶春節時的對話。
奶奶:“結婚後也要回來過年,要經常回來。”
網友:“不是說出嫁女兒回孃家過年會把家裡吃窮,奶奶你不怕啊??”
奶奶:“胡扯,村裡那B姐姐離婚了照樣年年在家過年,他們家不照樣財源廣進啊。”
奶奶:“在家20多年都沒把家吃窮,我就不信家人回來吃幾頓還能吃窮了。”
我一直覺得,優良的風俗習慣一定是為了人們幸福生活服務的。
春節期間,大家如果經常逛微博、論壇會發現,不僅是【出嫁女兒不能回孃家過年】,很多地區仍然保留著而那些針對女性,貶低女性的風俗。
比如:
女人大年初一不能上墳拜祭,會破壞祖上風水;
女人不能上主桌吃飯;
在孃家坐月子影響父母兄弟財運;
女演員不能坐器材箱,因為不好……
很多人可能會說,你太敏感了,幾千年的風俗,都是小事,不能做就不做唄,也沒多大的影響。
我想說,不是這樣的。
這些看似是小事,卻正在一點一滴地破壞很多人對女性的認知,也包括女性的自我認知。
我至今還記得高中發生的一件小事。
室友把男朋友的外套帶回來洗,我剛好把我的內衣晾在那件衣服的旁邊。
室友立馬大聲制止了我,說女孩子的內衣是不能放在男生旁邊的,這樣對男生不好。
當時的我也沒說什麼,默默地把內衣移到了角落,潛意識覺得怪怪的,可也說不清哪裡不對。
長大後我才反應過來,這句話的背後不就是預設女性內衣是不潔的,而反觀男性,就沒有類似的說法講究。
當時的我和室友都沒有意識到這其中的性別歧視。因為從小家裡人就是這麼教的,大家也是這麼幹的。
再說一個例子。
我媽從小受盡了重男輕女的苦,可到她自己的女兒身上,也就是我,她還是這樣。
有一天我哭著跟她說,你應該是最懂我的啊。
我媽回了一句:“幾千年都是這樣的,我也沒辦法。”
魯迅先生曾在狂人日記裡寫道:從來如此,便是對嗎?
很多事雖然小,但一點一滴形成的刻板印象將影響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而改變也會變得越來越難。
好在這幾年,平權意識尤其是女性自我意識正在不斷地增強。
太奶奶笑著說,男孩提重的,女孩提輕的。
你是女孩,和男孩一樣珍貴的女孩,你不必懂重男輕女,也沒有重男輕女。
在很多地區,男女還沒有那麼平等,性別歧視仍然存在。
你我努力,就從摒棄這些陋習開始,下一代、下下一代,再也不必懂“重男輕女”是什麼意思。